包头人文

家乡区县: 包头市昆都仑区

包头,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叫鹿城。包头是内蒙古最大的城市,也是内蒙绿化面积最大的城市。

体验蒙古风情,最好的方法是住进蒙古包,喝一碗热乎乎的奶茶,吃一顿地道的手抓肉,再聆听一曲悠远的蒙古歌,这种美好的体验,会令你终生难忘。
  
包头,源于蒙古语“包克图”,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叫鹿城。包头地标——三鹿腾飞蒙古文“包头”居住着蒙、汉、回、满、达斡尔、鄂伦春等31个民族。
  
包头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
  
包头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聚居。直至清乾隆时期,包头才形成了两条小街的村落。嘉庆十四年(1809年),包头村改为包头镇,1923年平绥(现京包)铁路延至包头后成为中国西北地区商业重镇,有水旱码头之称。1926年设县,1938年设市,1945年实行市县并存。1953年撤县留市。

当地特色

蒙古族传统习俗
献哈达:
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
小贴士: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茶:
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敬酒: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
小贴士: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待客:
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

那达慕大会
又称蒙古游戏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大致在农历七、八月份这一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是蒙古语,意思是“娱乐”或“游戏”。
除了文体娱乐活动外,那达慕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等。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包头人俗称正月十五闹元宵,“闹”包头土语就是搞“红火”。正月十五及前后两天,全城搭起宫棚,晚间在棚前垒“旺火”,还有鼓匠轮班吹打。娱乐活动有睬高跷和小车会。

欢喜春节
过春节,蒙古族人民叫做“大年”。
节前;人们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备下羊肉和各种奶制品,加上几坛上好的美酒。
除夕;合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一些。除夕人们还纷纷地向长辈人敬“辞岁酒”,围坐吃饺子,耍“嘎拉卡”(下棋),还要听艺人说书,通宵不眠,沉醉在欢乐之中。
初一;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中,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有的还边歌边舞,串包男女利用这个机会赛马,很是热闹。

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 

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当天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民间舞蹈

 

杨玲112066445(2014-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