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建国后,盱眙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属经济不发达地区。可是盱眙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发展潜力很大,盱眙经济是完全可以腾飞的。这是因为:
一、制约盱眙经济发展的几个因素,建国后经过50年的努力,有的已经排除,有的则有较大的缓解。现在国家稳定,社会稳定,我县人民正在安居乐业进行和平发展。水利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全县已经初步建成以河涧、水库、提防、0区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以清水坝、淮头、鲍官三大灌区,包括水库、塘坝、机电灌站、灌溉干渠组成的,扎根淮河,遍及全县,长藤结瓜的灌溉工程体系;以0区机电排涝站为主及其配套工程的排涝降渍的工程体系;以水平梯田、林区、和水利工程设施组成的水土保持工程体系。只要不是特大的水旱灾害,全县可确保农业丰收。交通情况也大大改善,淮河盱眙段为省管三级航道,淮河大桥可以通过500吨级船队,目前正在兴建宁宿徐高速公路淮河特大桥,水运条件十分优越;陆路运输虽不通铁路,但公路则四通八达,而且县乡道路已经全部黑色化,可以直通淮阳、扬州、南京、明光、楚州、徐州等大中城市。所有这些,都为加快发展经济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建国以来,盱眙的工业生产有了相当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经济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解放以后,盱眙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废除封建主义的生成关系,确立社会主义的生成关系,大力治山治水,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同时,大力兴办工业,全县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好的发展。198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36.6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人均5094.6元,比1949年人均产值47.73元增长106倍。这年,全县粮食总产71.46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1148公斤,比1949年增长5.5倍,农民人均占有粮食的数量在全省市名列前茅的;油料总产5.3万吨,农名人均占有油料85公斤,比1949年增长7.5倍,油料总产量是全国100个最高县市之一。工业已经由“一张白纸”而建成初具门类、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199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3.6亿元,人均3325元,比1949年增长6000多倍。建国以来,盱眙的工农业生成时有较大发展的,它为进一步发展全县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盱眙经济后进,主要是工业后进,只要突破工业,盱眙经济就可以腾飞。最近,我拿盱眙的情况和苏南武进县作了一个比较,盱眙河武进相比,确实差距很大。1996年,工农业总产值盱眙是27亿元,人均3806元;武进则是466.76亿元,人均38497元,盱眙只有武进的10%,差距可谓大矣。但农业的差距并不大,1996年,农业产值盱眙是11.54亿元,人均1627元;武进是21.26亿元,产值虽比盱眙多84.2%,但由于人口比盱眙多50.3万人,因此人均占有为1753元,盱眙河武进相差不多。差距主要差在工业上,1996年,工业产值盱眙是15.5亿元,人均2180元;武进则是445.5亿元,人均36744元,盱眙只有武进的5.9%。工业差,财政收入也差,1966年,财政收入盱眙是7867万元,人均111元;武进则是9.38亿元,人均7739元,盱眙只有武进的1.4%。由于财政收入少,也就制约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盱眙只要重点突破工业,整个经济就可以得到较快的发展。
四、县委、县政府已经确立“强农兴工,工业富县”的经济发展思路。提出了“三为主,三突破”(积极发展“三高”农业,以调整结构为主,在多种经营商求突破;大力发展工业,以增加投入为主。在“三资”企业上求突破;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搞活流通为主,在劳务输出上求突破),“抓三幅,奔小康”的战略方针和奋斗目标。1996年3月,中共盱眙县第十次代表大会针对全县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了“强固基础,发挥优势,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提出了2000年全县国民生成总值56亿,平均年递增25.1%;工农业总产值80亿元,平均年递增25.5;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名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000元和4500元的宏伟目标。还提出了确保奋斗目标实现的四大工程,即基础工程、富民工程、富县工程、保障工程。目前,全县人民正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三富”加大力度,为1999年全县达小康,并为早日建成中等发达地区而努力。
由此可见,盱眙迅速发展经济的条件已经具备,当前又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除了改革开放这个大机遇以为,省委、省政府把盱眙作为重点扶持县之一,派出工作组来盱眙扶持,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本人以为,盱眙只要抓住机遇。神话改革,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强化农业的前提下,大力引进资金和人才,重点突破工业,全县的经济一定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也一定可能富民、富县、富乡村,早日进入经济中等发达地区的行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