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羊肉汤”最早创于1807年,当时由徐、窦、周三家联手创建,故取名为“三义春”羊肉馆。“三义春”羊肉馆的创立在那个时期的饮食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日后“单县羊肉汤”的扬名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已有近200年历史的单县羊肉汤,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而不膻,香而不腻,烂而不黏”独特风格,载入中华名食谱,以汤入谱的只有单县羊肉汤,被国人称为中华第一汤。
单县羊肉汤,是鲁西南(山东菏泽)传统名吃.
单县羊肉汤已有数千年历史。原始社会末期,舜的老师单卷(亦写作善卷、亶卷)及其部落就生活在单县一带,他们过着半耕半渔半牧的生活。当时饲养的家畜主要是青山羊,而羊的吃法,由烧烤演变为主要吃肉喝汤。 单县羊肉汤经过几千年的改进,制作工艺越来越完善。其正式挂牌面向市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单县羊肉汤呈白色乳状,鲜洁爽口、不腥不膻、不粘不腻,独具特色。其名目繁多,品种各异,肥的油泛脂溢,瘦的白中透红。天花汤健脑明目,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食用;口条汤壮身补血,最宜病愈大补;肚丝汤可细嚼慢饮,眼窝汤肉烂如泥,奶渣汤沙苏带甜,还有马蜂窝汤、三孔桥汤、腰花汤、肺叶汤、肥瘦汤等多种,各具风味。八十年代,即被收入中国名菜谱。
单县羊肉汤采用青山羊肉加白芷、桂皮、花椒炖煮乳汤。切碎熟羊肉,加乳汤、蒜苗、香辣油,趁热食用。香辣鲜爽,不腻不膻,配油炸面食,相得益彰。已有200多年制作历史。
投料考究,制作精细,调味丰富,汤汁乳白,不腥不膻,香醇不腻,味道鲜美,并有补虚壮阳,单县羊肉汤的汤汁乳白绝不是添加其他物质实现的。
单县羊肉汤选料和烧制工艺十分讲究。选用三年龄青山羊为主要原料,尤以单县黄河故道和大沙河两岸的羊为佳,羊又有“蒙羊”(生育一、两窝的母山羊)“捶羯”(被捶碎睾丸而失去交配能力的公山羊)的讲究。主要制作过程是先将50斤水添入锅内,烧响加入羊的全身骨架垫底,再放入25—30斤鲜羊肉和羊杂(羊杂下锅前分别用开水氽一下),然后用大火烧开,用竹编勺撇去血沫,再加冷水10斤,开锅后再用3斤羊油覆盖在羊肉上面,尔后将白芷、桂皮、草果、良姜、陈皮、杏仁等佐料下锅,再熬制40—60分钟即可。盛碗时加少许香油、桂子、丁香面、香菜、蒜苗沫即可食用。
俗话讲:“美食要配美器,药疗不如食疗”,羊肉性温热、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力,在《本草纲目》被 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羊肉含有维生素b1、b2、b3,以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中的钙、磷、铁等,具有温中散寒、健腺益气、温补肾阳之功效。
制作步骤
2、锅内放入清水25千克,烧至90℃时下羊骨铺底,上放羊肉码齐,大火烧开,撇出血沫,再加清水1000克大火烧开,再撇出血沫,随后将羊油铺在羊肉上,大火烧开并去除浮沫,大火烧50分钟至汤浓发白、肉至八成熟时,入白芷、草果、桂皮、良姜同煮(约在羊汤出锅前的20分钟放入),再下拍松的葱段、姜块、盐,同时要不断地翻动锅内羊肉,使之均匀煮熟。
3、捞出煮熟的羊肉放晾,切长3厘米、宽1.5厘米、厚1.5毫米的薄片,装入碗内,并分别撒丁桂面、香菜末、青蒜苗末、味精待用。将煮好的汤在临出锅前加入香料水并搅匀,后分别装入60个碗内淋上香油,跟果木炭盖炉烧饼上桌(注意在盛汤时要用竹漏勺将汤内的碎油过滤掉)。
特点:色白似奶,水脂交融,鲜而不膻,香而不腻。
单县羊肉汤之所以色香味俱全,成为中华名吃,除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外,还得益于优质天然的单县青山羊肉和当地的水质,用外地的羊肉熬制出来的羊肉汤往往丧失了其本有的独特风味,比起正宗单县羊肉汤大打折扣。所以单县羊肉汤虽然名声大噪远扬四方,但因其传统工艺的独一无二性和原材料的地域性的限制,只能在当地现熬现品,推广无疑受到严重的制约。天南海北的人们不到单县,恐难尝到真正的正宗美味,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单县羊肉汤这一名吃不名,锁在深闺人未知。
如何将单县羊肉汤这一中华名吃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方便包装,让外地人也能像吃方便面那样随时可以一饱口福想吃就吃,如何让单县羊肉汤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一直是困扰单县人的难题。山东百寿坊食品有限公司以总经理张世河为首的科技人员,立足原有羊肉汤的传统风味,挖掘传统工艺,苦心钻研,反复试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科技,研制成功了方便盒装式全味羊肉汤,并于2002年元月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百寿坊”商标也已注册。百寿坊固体羊肉汤作为单县羊肉汤的新生代,产品中微量元素钙、锌等含量较高,经研究分析鉴定为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保健食品,被评为2003年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指定地方特色风味名吃产品。喝羊汤的讲究一碗热烫的羊汤配以劲道的千层饼或热烧饼同食则是极妙的享受,羊汤则以羊杂汤为珍,又热又辣又烫的羊杂汤更多客人则喜好泡饼来吃。羊汤如不够热、不够香辣、汤杂不够肥美那么这碗羊汤则不为精到。一、热烫;二、香而不腻不膻;三、鲜洁爽口;四、辣味香浓而不燥
1、烧制时除锅内羊肉汤保持沸腾外,还有两条极关键:一是白芷、桂皮、草果、陈皮、良姜等香料的运用要有严格的比例。多了则药味出头,少了则腥膻杂味不除;二是要大火急攻使羊油融化后与水互相撞击,达到水乳交融,才能成乳状。如火候达不到,则水是水,油是油,水下而油上。
2、凡熬制好的羊肉汤,勺子在锅里打个花,往下一舀,朝桌面一滴即凝成油块。羊肉汤趁热食用,“伏天”制作的羊肉汤为最佳,因为时的青山羊膘肥肉嫩,炖制的羊肉汤别有风味。
3、制作单县羊肉汤必须选用单县产的青山羊和用单县甜水井的水才能熬制出纯正滋味。老字号三义春单县羊肉汤始创于1807年,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据传在1807年,徐柱立等三人开设了“三义和”羊肉汤馆,后来三家分开经营。由于徐家技术好,制作精细,一时间风靡全城。而徐家积蓄了大量资本后又开始转营其他的生意,所以也就没能创下正式的品牌。时间到了1935年春,单县羊肉汤的正宗传人周永歧、窦宝德和吕运法共同出资,羊肉汤馆如期开张,因为其时在春天,《三国演义》中又有“桃园三结义”的典故,遂取字号为“三义春”。为使字号更加响亮,他们专门请当时曾留学日本,在单县湖西一带颇有名气的文人陈布经先生在长三尺、宽六寸(意为“三人六六大顺”)的花梨木牌匾上题写了“三义春”三个隶书大字。三人还对招牌进行了浅雕、着漆、包铜角,以使其看上去更为醒目,易长期保存。遗憾的是,在“文革”中,牌匾被红卫兵视为“四旧”砸毁。 “三义春”羊肉汤在熬制工艺上,既继承师传,又经过自己不断地研究,逐渐创出自己的独特风味,在食客中有着很好的口碑。其调料齐全,色泽光亮,汤汁味美、营养丰富,在单县及周边地区迅速打响。当时所经营的汤种类花样繁多,著名的“天花(羊脑)汤”,有健脑明目之功;“口条汤”,有壮身补血之能;另外还有三孔桥汤、马蜂窝汤等共72个品种。再加上服务周到热情,生意日渐兴隆,也以其技艺之精湛而声名远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