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具有悠久和灿烂的文化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们勤劳质朴、能歌善舞、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平果是壮族民歌标志性文化作品――嘹歌的发祥地,嘹歌是历史留给平果人民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了继承、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壮大这深厚的文化根基,确立平果壮族嘹歌的文化价值,平果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对“嘹歌”这一文化遗产的挖掘收集整理,保护与开发。
一、取得的成效
1、收集整理出版《平果嘹歌》。
壮族民歌文化丛书《平果嘹歌》共九集,即《长歌集》、《恋歌集》、《散歌集》、《客歌集》、《新歌集》、《嘹歌嘹亮》、《嘹歌——壮族歌谣的经典》、《嘹歌音乐集》、《博士论文集》,整套丛书共l0万行,23603首,集古壮字版、壮文舨和汉文版于一体。《长歌集》、《恋歌集》、《散歌集》、《客歌集》、《新歌集》五集丛书已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2、成功举办壮族歌圩音乐展示会暨壮族民歌文化丛书《平果嘹歌》首发式。
为了打造平果嘹歌文化品牌,提升平果县文化品位,建设“文化平果”,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共同繁荣,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县,文化名县”。2005年9月26日由平果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广西音乐家协会协办的“嘹歌飞扬——壮族歌圩音乐展示会暨壮族民歌文化丛书《平果嘹歌》首发式”,在广西艺术学院演播礼堂举行。这是广西民歌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家能、潘琦、邱石元和区党委宣传部、区文化厅、区民委、区文联、区民族研究所、广西电台、广西日报社、百色市委、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有关单位领导及嘉宾1100多人到场观看,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等区内外30多家新闻媒体到场报道,中央电视台第十五频道(民歌中国栏目)导演一行到场全程摄制。
3、平果嘹歌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业类”试点项目。
平果壮族嘹歌是壮族民间抒情长诗。历史源远流长。以其传世的原生性、流传的广泛性和内涵的百科性成为壮族民歌艺术的经典之作,是壮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据专家考证,嘹歌起源于平果,产生于明代,是用古壮字(土俗字)传抄,反映壮族人民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历史等方面的传统民歌。
它篇幅宏大,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在众多的壮族民间传统长歌中,是一部壮族古代原生态百科全书。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平果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进一步挖掘整理平果壮族嘹歌,把它打造成文化品牌,2004年1月29日向区文化厅提出把平果嘹歌列入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申请。区文化厅于2004年5月25日以桂文发[2004]234号《关于公布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一批试点名单的通知》将平果嘹歌列为“专业类”试点项目。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平果嘹歌在国内外舞台上展露头角。
近年来平果嘹歌以其嘹亮、优美、动听的原生态旋律及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频繁在国内外舞台上亮相,效果良好,反响强烈。
2004年旧历三月三期间,平果县30对男女歌手分别到田阳、武鸣两县参加了“田阳敢壮山、山歌擂台赛”、“武鸣南部山歌擂台赛”,李兴林等l2位歌手在擂台赛中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应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的邀请,2004年5月25日至31日,农敏坚、李修琅等十几位平果县壮族嘹歌歌师、歌手到该频道录制节目,介绍平果壮族嘹歌的起源、传承、发展等,向世人展示原汁原味的平果壮族嘹歌的魅力。2004年8月24日至26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中心和中央电视台在山西省左权县举办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平果县壮族嘹歌演唱组合蓝晓佳、黄维慧一举夺得“最佳歌手奖”和“新人奖”,同时被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特聘为首批“民间歌手”,平果县人民政府还荣获了组委会评选的优秀组织奖。2004年8月平果县歌手陆顺红被百色市人民政府授予“百色市2004年山歌大赛歌王”称号。
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66137575.html
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gys12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