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古籍

家乡区县: 广西平果县

认真挖掘整理少数民族古籍,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完成平果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该书为l6开本约有2.2万字47张图片,图文并茂。

风 俗、生活习俗、饮食

县内壮、汉族饮食习惯,大同小异。平原地区,汉族人早、中餐吃粥,晚餐吃饭,善管菜圃,吃的菜类丰富。壮族人除节日外,一日三餐皆粥。太平、旧城以上各乡村农民,吃粥爱稠,一般日吃三餐;城关、新安、果化等乡农民,吃粥爱稀,日吃四五餐不等。各地皆习惯青菜掺瓜豆为菜肴。居于山区的农民,常年吃玉米粥,兼以红薯、芋头副食,菜肴瓜豆为主,兼食蔬菜和野菜,一般日吃三餐。

逢年过节,兴做其他点心食品。春节包粽粑,做米花糖,冬至、送灶节做水圆,重阳节做糍粑、糯饭团,中元节做芭蕉叶包的糯米糖糕,端午节爱包“羊角粽”,三月三(或清明节)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人,习惯晚餐喝自酿白酒,尤其山区农民,每有来客,热情招待,习惯交杯对饮,有时对酒猜拳为乐。

瑶族人,习惯安居山寨,常年吃玉米粥,菜肴多是瓜豆兼野菜。男女多数好酒。

住宅

解放前,壮、汉、瑶族住宅,各有特点。

壮族住宅,多数沿古代越人“巢居”干栏的传统形式,1栋3间,上人下畜中间板隔,前堂作客厅,后厢为伙房兼餐地,左右间置卧室,前门两侧,木架平栅(壮语叫Dogcanz)凉晒谷物。

汉族住宅,习惯住平房,设三开间,中间为客厅,两边为卧室,房前左右设两廊,前面围墙开门,中间留天井,成个小的四合院。另设畜圈伙房,人畜分居。

瑶族住宅,世代习惯居山区。解放前,“剪茅叉木为室”(宋代《溪蛮丛笑》),居住“人”字寮栅舍。后改成壮人“干栅”(壮语叫Ianzfa)住房形式,铺栅(壮语叫Ianzfa)以居。60-70年代,各族住房无多大变化。80年代后,新建住房逐渐增多。壮、汉族新建的住房,建筑由砖瓦结构向钢混结构发展。瑶族山寨,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砖瓦住房,但干栏式建房,仍沿习。

服 饰

清代,壮族服装逐渐改为唐装服式,男为对襟上衣,宽堂长裤;女为平领右开襟,长筒裤子,内衬外罩,皆自染织的土布,手工裁缝;服色以青、蓝、黑色为多,但男女青年爱穿白色上衣。民国年间,始用机纺布,衣车裁缝;职员、学生游行中山装、学生装。

解放后,瑶民衣着,男装为无顺对襟短衣、宽筒长裤,腰扎围带,简装素服;女服有右开襟短衫,宽袖长袍,绣边围裙多样,黑色道,皆土布料。

解放后,各族人民逐渐喜穿新式服装,50年代至70年代,男子兴穿列宁装、中山装及各式西装。妇女穿着时兴衣裙,衣料由斜纹卡到化纤毛料。80年代,兴穿涤纶布,男女青年着的衣料大多是中、高档布毛料,各族传统服装渐渐消失。

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66137575.html

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gys123

贪恋你好(2014-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