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经挑”——我们自己的巫舞(二)

家乡区县: 周口市淮阳县

       上次我们见到了“担经挑”的表现形式和历史渊源,下面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一个与它相关的故事。

      据淮阳老艺人讲:“担花篮”是从远古龙花会流传下来的。相传伏羲为大龙,女娲为小龙。在淮阳民间,有担经挑这一原始巫舞始自宓妃的传说。相传,女娲补天后死了,她的女儿宓妃很想她。后来,她听人说她母亲女娲还活着,就下决心去找她。她做了俩花篮,一个扎的是龙,一个扎的是凤,里头插上花,把她写的孝敬母亲的经文放在里头,用竹扁担担着去找母亲。她爬了好多的山,涉了好多的水,走到哪儿,就在哪儿担着经挑跳,招惹路人来看,然后打听她母亲的下落。这样,她把全天下都快跑遍了,才打听到消息。原来女娲补天后真的没死,她走错路进了恶狗庄,变成了黑狗。听人说:“恶狗庄,恶狗庄,十人进去十人亡。”宓妃为了见她母亲,才不怕呢。有个好心的老奶奶给她七个杂面饼子,对她说:“记住,这叫打狗饼,要进恶狗庄得过七个关口,过一关你扔给把关狗一个饼子,趁它吃饼子,你赶紧过去。” 宓妃又走了七天七夜,才赶到了恶狗庄,可不是,每个关口都有恶狗把着。宓妃按照老奶奶的吩咐,用七个打狗饼闯过了七个关口,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看见一个黑狗蹲在一边,眼泪汪汪地看着她。宓妃心里一阵痛,就问:“请问,你是我母亲女娲吗?”黑狗一听“呜”得一声哭了起来。宓妃一看也过去抱头痛哭:“母亲,可找到你啦,快跟我回家吧。”说完宓妃把经文放在一个篮里,把黑狗放在空篮里,偷偷跑出了恶狗庄。

                      
          宓妃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刚出庄没走多远,女娲现出了原形。母女俩又高兴又伤心,说不完的心里话。他俩刚回宛丘,一道金光一闪,女娲随着上天成神了。从此,宓妃再也见不到母亲了。后来听说宓妃淹死洛水成了水神。以后,人们都学着宓妃担经挑,为的是祭典祖先。谁的经挑做的大,做得好看,谁就是知宗敬长的真金女。

        几千年来,担经挑一直在淮阳流行,与淮阳乐舞渊源流长的历史有关。相传,早在6000年前,定都宛丘的伏羲氏就发明了乐器(如琴、瑟、埙、笙),创作有《网罟》和《扶徕》之歌。而后,定都于陈的炎帝神农氏也发明乐器,制定12乐律。西周时,宛丘巫舞更是极度盛行。《地理志》:“妇人大姬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汉书·匡衡传》:”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胡公夫人武王之女。大姬无子,好祭神鬼,鼓舞而祀,坎其击鼓为证。“说明在春秋战国或更前,陈地歌舞已极为隆盛,仅收录在《诗经》中的民歌就达十首,散逸的就更多,成为陈人好歌舞的佐证。陈人在太昊之墟宛丘祭祖娱神求子,甚至出现了以巫舞为职业的舞女,她们在鼓与缶的击节声中,且歌且舞在古宛丘上下以及道路上,证明当时的宛丘已成了古代巫舞场。

         担花篮还是求子还愿的一种形式。谁家没儿子就通过担花篮向伏羲女娲要儿子,如果来年得了儿子,便请三年担花篮以还夙愿,可见担花篮与宛丘巫舞同出一源。   

liangchenli(2014-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