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的农业

家乡区县: 贵港市港南区

贵港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对发展农 收割稻谷业生产十分有利。

解放前,农作物种植面积以粮食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玉米、大豆次之;经济作物以甘蔗为主,油料作物次之。1949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0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80万亩,占88.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5.15万亩,占7.45%,其它作物占3.85%。粮食总产为13747万公斤,亩产76公斤(按播种面积计,下同),人均有粮260.5公斤(按农业人口计,下同)。农业总产值为6122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下同),人均产值儿7.9元(按农业人口计,下同)。农业生产力低,加上灾害频仍,农民生活朝不保夕。

解放后,经减租退押、土地改革,土地归农民所有,摆脱了封建制 玉米度的枷锁,解放了生产力,农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195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8753万公斤,亩产86公斤,人均有粮328公斤,比1949年分别增长36.4%、13.15%和25.9%。农业总产值达9391万元,人均164.3元。

1956和1957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虽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因连遭春旱、夏涝和秋旱,农业生产全面歉收。1957年全县粮食总产仅达1591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9161万元,比1953年分别下降了18.46%和2.51%。人均有粮235.9公斤,人均产值147.3元。

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以“共产 忙收甘蔗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加上连遭3年的自然灾害,1959年至1963年的5年中,全县粮食生产处在1年增3年徘徊1年大幅度减产的被动局面。如196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仅达15251万公斤,人均有粮229公斤。农业总产值9732万元,人均产值145.8元。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它农副产品全面减产。因而,社会产品奇缺,市场供应紧张,群众生活困难,并导至各种疾病增多,群众体质下降。在这期间,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及时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中所造成的严重失误,农业生产有了良好的转机。1965年,全县粮食总产回升到22486万公斤,人均有粮319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15115万元,人均产值214.4元。粮食总产、人均有粮和人均产值 龙眼分别比1963年增长47.43%、43.7%和47%。“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抵制了“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坚持发展粮食生产,全县粮食生产获得好收成。至1976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35503万公斤,比1965年增长57.89%。农业总产值达到22390万元,人均产值230.5元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县改革农业经济体制;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问题;提高和放开了农副产品价格,恢复集市贸易;正确指导和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副业生产和发展多种经营;调整了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1982年,全县粮食总产量高达46706万公斤,人均有粮430公斤,农业总产值29629万元,人 老鸭山庄休闲度假均产值272元。粮食总产、人均有粮分别比1978年增长37.73%和59.4%。当年给国家提供商品粮8553.55万公斤。1984至1986年,由于水旱灾害频繁,加上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效益严重下降,政府对农业投入相对减少,缩减了粮食种植面积,因而全县粮食生产连年滑坡。1985年粮食总产只达36221万公斤,比1982年减少10485万公斤,人均有粮减少120公斤,农业总产值29822万元比1982年略增。人均产值260元,比1982年略减。

1986年以后,县委、县政府总结了粮食滑坡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维修配套,新增水利项目工程。据 农产品质量检测统计,1986年至1988年政府投资于农田水利工程总额为608.22万元,年均投资202.6万元。比1982至1985年投资总和多369.89万元。(二)大力推广“双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高产良种,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主攻单产。1986至1990年贵港市累计种植“双杂”品种面积达到238.65万亩(按播种面积计,下同)。年均种植面积47.6万亩,其中1990年种植面积达73.5万亩,占水稻面积的60%。种“杂交”玉米16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89.9%。(三)建立粮食基地和商品粮基地。1986年至1990年的5年中,贵港市共投资928.7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51.23万元,县财政拨款177.5万元),建立粮食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在全部投资中,属粮食基地资金 科技下乡的223.8万元,属商品粮基地资金的440万元。(四)解决农用物资如化肥、农药、农膜等的供应紧缺和价格不合理等问题,从而增强了发展农业的后劲,增强了抗灾能力。1987年全县粮食回升至41177万公斤,其它各项经济作物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至1989年贵港市粮食总产达3.83亿公斤,比1988年增长11.92%。是年农业总产值达33276万元。

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26亿元,增长6.34%。其中,农业总产值108.55亿元,增长7.8%;林业总产值14.23亿元,增长3.52%;牧业总产值92.33亿元,增长5%;渔业总产值23.15亿元,增长7.93%;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1.99亿元,增长5.81%。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7.49万公顷,比2011年增加3168公顷,总产量149.12万吨,增产5.89%,其中:稻谷产量124.84万吨,增产4.77%;玉米产量14.95万吨,增产9.24%。全年油料产量8.72万吨,增长11.67%;甘蔗产量239.16万吨,增长11.34%;蔬菜产量131.14万吨,增长5.72%;水果产量20.51万吨,增长9.14%,其中龙眼产量5.96万吨,增长7.88%,荔枝产量6.23万吨,增长8.44%。

(2014-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