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魅力家乡离石(五) ——经济发展

家乡区县: 吕梁市 离石区

我的魅力家乡离石(五)

——经济发展

    2007年离石区GDP实现37.2亿元,是1978年3788万元的98.2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90元提高到14308元;财政总收入完成9.8亿元,是1978年237万元的413.5倍。改革开放三十年,离石区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78年的46.36:33.74:19.90调整为2007年的1.98:58.47:39.55,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更趋合理。

    “十一五”期间,离石区三次产业比例由2006年的2.3:59.5:38.2调整为2010年的2.3:50.3:47.4。[14] 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65.45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77元;财政总收入19.2亿元,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09亿元,年均增长19.4% ;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8亿元,是“十一五”累计投资总额的1.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78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12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6%。

    2013年离石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12.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48亿元,同比增长3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19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377元。

(一)第一产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以优质、高产、高效和特色、绿色农业谓之的新型农业成为离石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08年底,所有坡耕地实现核桃林全覆盖,总面积突破20万亩,基本达到人均2亩的标准。2007年全区肉类总产量704吨,比1978年增长135.5倍;蔬菜、蛋产量均大幅度增加。2007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75524万元,比1978年的5940万元增长11.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231元,是1978年53元的23.23倍。

(二)第二产业

    截至2005年末,离石区拥有21万吨以上煤矿10座,40万吨以上大机焦企业5个,30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2户,初步形成了煤炭、焦化、建材、电缆、中成药、农副产品加工、冶金七大产业体系。

    离石区197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仅为2523万元,2007年达到15.2亿元,增长59.25倍。焦化产业经历了土焦、萍乡炉、仿山佳到大机焦的发展历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山西省重要的焦炭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到2007年年底,全区初步形成了“煤——焦——化”、“煤——焦——电——材(热)”两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培育了大土河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旗舰,形成了大土河、信义两个焦化工业园区。改革开放三十年,非煤产业异军突起,亿龙、楼桥两个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项目有序推进;多晶硅太阳能试产成功,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三)第三产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离石区以宾馆、饭店为主体的餐饮服务业规模崛起迅速,以汽车交通为重点的运输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商场、市场建设、仓储、物流为重点的商贸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离石逐步成为引领吕梁山、辐射晋西北、连接中西部的商贸核心区。2007年,离石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9.85亿元,比1978年2651.14万元增长74倍;三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升,成为又一强力引擎。

贾朵(2014-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