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人在过年的时候喜欢做糍粑,糍粑也称年糕,一种以糯米为原料的干粮,在过年的时候制作食用。
进入腊月,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纷纷开始打糍粑,糍粑是过年待客的佳肴,也是送亲访友的重礼,也为春节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气氛。过年前制作糍粑是侗族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具有浓厚的乡村风味,打糍粑成为大家过年前的一项重要准备活动。糍粑的原料是糯米,制作工艺简单,选精良糯米淘沙洗净,用冷水浸泡一天,然后用木制的蒸笼来蒸熟,将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木)材凹槽冲打而成。打糍粑非常费力,需要多人集体合力才能制作完成。一般是两人也有一人或4人齐心协力,用木锤(糍粑棒)你一锤、我一锤将蒸熟的糯米趁热打成泥状,然后起槽放到早已准备好的簸箕里或者木版上,先在手上涂上一点熟油,将糍粑扯成适合的大小,把它搓得圆圆的,压得扁扁的,糍粑便制作而成,一个个形如白玉,圆似银盘的糍粑整整齐齐地堆码起来,糍粑有红、黄、白等颜色,再用雕花粑印印成若干大小均匀的图案,喻示“有缘”、喜庆、来年日子团团圆圆、和谐美满。
糍粑食法多种,可煮可炸可烤,味口各异,食用方便。最让人回味的是除夕之夜,烧着火炭守岁时,在炭火上烤新鲜糍粑,烤得圆圆鼓鼓,看着变形绽放,闻之清香扑鼻,再蘸点白糖食之,那种美味和惬意,是吃任何山珍海鲜都无法替代的。
现在越来越现代化了,所有的东西都能用机器做出来,糍粑也是。虽然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还是自己手打出来的有嚼劲。打糍粑是罕见的集体活动,更是黏住亲情的集结号,是团结与力量美的象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