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古镇——清源(二)

家乡区县: 山西省清徐县

  随着商贸经济的发展,钱庄也应运而生,到清中期,即有“晋源通”、“福聚源”(大掌柜花凤祥,高白东于人,兼清源商会会长)等钱庄十多家。此外,还有打制家具的“柜匠店”,打造马车的“车铺”,做小推车的“圪均店”,做寿器的“棺材铺”等等。这些钱庄票号、粮油布匹、五金日杂、医药典当各行各业自具雅号不下百家,甚至绵延自今。清代人朱彭寿,为店铺的雅号作七律一首,名曰《字号诗》:“顺裕兴降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泰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聚盖中通全信义,久恒大义庆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昌”。此诗语调和谐,内含雅秀。人们愿意从中取二三字,便成字号。
  醋乃清源特产,本地酿醋工艺独特,历史悠久而名声远扬。城内规模较大的醋作坊就有三四十几家,“美和居”、“福源长”、“聚庆诚”、“晋和钰”、“晋和成”、“乾恒泰”、“裕泉盛”、“永泉盛”、“协和泉”、“晋和成”、“义兴隆”、“义兴德”、“涌泉裕”、“宝丰源”、“福兴泉”、“集义涌”、“玉顺和”、“义和玉”、“玉信成”、“宝丰源”、“四义长”、“日升源”、“吉记”、“泉记”等明清以来久兴不衰。

  一个地区的坛庙寺观是本地区集市文化形成的渊源之一。如前所述,清源城坛庙寺观云集,庙会自然不会少。从农历正月初六开始,三月初八、四月初八、四月十八、五月初五、六月初六、六月二十四、九月十六、到十月初八,清源庙会不断,且每会各有特色、各有说法。比如正月初六城南南营留村的会,叫开市会。这次集会正处于人们一年之中最休闲的时间,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走亲串友的机会,且会上买卖的主要商品也别惧一格:有为正月增加喜庆、欢乐色彩的各式各样的鞭炮、起火、砂罐罐;有孩子们喜爱的滴滴晶、滴灯儿、泥人人、搬不倒儿、琉璃圪蹦儿;有种地农家每年需要添置、更新的箩头、笸篮、簸萁,锄儿、耙儿、铁锹;有农家当年准备饲养的猪娃娃、羊羔羔等等。这一天来赶会的大人小孩,人人各取所需,个个眉开眼笑,且鉴于正月喜庆之时,买卖方之间、买方之间、卖方之间关系之和谐、融恰,是任何时候都无法相比的。再听听那买卖方之间你接我、我接你的吆喝声:“打灯、起货、滴滴晶”的吆喝声还没有落下,“搬不倒儿、泥人人”的卖主马上接茬;卖琉璃圪蹦儿的刚喊“琉璃货、琉璃货”,马上有人说“前晌买上晚夕破”,在今天这个日子,卖琉璃货的人听后不仅不会因为这句玩笑话生气,而且也和大家一起开心大笑。四月初八是佛教庆祝释迦牟尼生日的会,四月十八是粮店街的会,五月端五是西关龙王庙的会,六月六的会叫“花会”主要以卖花为主,六月二十四是城隍庙的会,十月初八是泰山庙的会。四月十八和十月初八是清源一年中两个最盛大的庙会,会期都在三天以上。在这两个会期,不仅旧会址粮店街、北关街人流涌动,且由于这两个日期处于人们换季的时期,经营的商品也以衣料、布匹、鞋袜等生活日用品为主。每当此时,北自太原、榆次,南至祁县、太谷的买卖铺家、特色小吃摆满了以大南门为轴心的整个南关大街、南门街、顺城街、延昌街、小西门街、阁儿内外,人流量之多、销售量之大是其他会上无法相比的。

     清源城的繁荣,随着日伪统治的开始,又逐渐地衰落下来。十余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毕竟是极其短暂的,但是作为国土的沉沦,兵燹的烧劫,其破坏程度,却也可谓触目惊心的了。幸好云封总有云开日。公元1948年,在共产党的旗帜下,清源镇真正地回到了人民手中。从此清源城生机勃勃,开始了翻天覆的变化,1952年新政区的划分使清源徐沟二县合一。暂归榆次署所辖,原清源城遂改名为清徐。1958年清徐复归太原市所辖。政治的稳定,人民的安居,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合作化、公社化是清徐走向辉煌的第一步。首先清源旧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城中商业网点鳞次栉比,繁华日盛。1972始,作为县制所在的清源镇城镇建设逐步向东湖以东扩展,建设重点由旧城转向新城。在以湖东大街为主干道的新城形成的时候,也正是改革开放的春风遍满华夏之时。20多年的时间,旧城新城梗阳古城早已融为一体。

  相信清徐的人民将扬长避短,再展鸿图,二十一世纪的清徐将更加辉煌。

 

山大商院—张贺斌(2014-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