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古镇——清徐(四)

家乡区县: 山西省清徐县

     清徐儒家文化,有三处代表性建筑:君庙尧庙、忠庙狐突庙和清徐文庙。帝尧,为人文初祖,有关其都城遗址,说法有四: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山西临汾和山西清徐。清徐东南15里处的尧城村,相传为尧王故城,建于何时史无记载,现存明代复建的四合院庙宇一座,前有牌楼,后有尧王殿,侧有配殿。周围还有奶奶庙、狐仙庙、戏台等附属建筑。近年来又在尧城村附近发现了古都遗迹。《清源乡志》记载:尧王初为部落首领时,建都于此。他还根据荚草的生长期,制定了历法。后来部落逐渐壮大,迁都平阳(今临汾)。史家大都认同这种说法。忠庙狐突庙,位于清徐县西马峪村北,是为纪念春秋时期金文共外祖父狐突而建。史传:狐突虽为重耳长辈,但侍奉公子左右,追随其流亡十九年,后辅佐重耳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人敬其忠义无私,于北宋末年在此建庙以祀。现存明清复建的正殿、献殿和碑廊。正殿内塑有狐突夫妇坐像、官吏、武士、使女十余尊及各种碑刻18通。狐突庙,古为清徐镇县之庙,历尽劫难,现只存近代修建的大成殿一座,虽以破败,气运尤存。历史走进文庙应试的清徐学子,在帝尧的护佑下,在忠烈狐突的熏陶下,中举入仕后,把儒家忠君报国、兼济天下、经世致用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历史上请许多出刚正清廉之士。请看以下数位明清两朝人列《山西通志·乡闲录》的清徐籍名吏: 郝鹏,徐沟人,明洪武年以岁贡入太学,后官至户部尚书。性简朴,如同布衣百姓。身居高位,所居之处一直是当年为太学生时的住所。中外皆有能声。当时以公辅推之。 安璠,清源人,清雍正举人,授获嘉知县,上任后革除百姓苦役,修郡城资金不足,安捐出全部奉银,德政大行。卸任之际,百姓攀援哭泣,苦苦挽留。后来当地百姓有人生子,不避其讳,取名思安即怀思安璠恩德之意。 温宜锐,清源人,清乾隆进士。授咸宁知县,清廉仁惠,兴学助人。罢官后客居鄂地,百姓经常送米送面,拦都拦不住。离别送乡时,当地百姓号泣送别者不绝于道。 牛健亭,徐沟人,清嘉庆举人。浙江绩溪知县。该处地脊民贫,牛健亭教百姓种桑养蚕,遂成沃土。时逢海疆不安,他率人昼夜巡防,积劳成疾,卒于任上。牛健亭清贫为官,无一分积蓄,去世后,家人无法入殓。百姓闻之,主动捐钱购棺,并派代表扶灵回乡。 在有记可考、有据可查的清徐籍乡贤中,虽无经天纬地之举,但他们忠君爱民,恪尽职守,刚正清廉,不仅使辖区百姓受益无穷,更重要的是为故乡清徐赢得了声誉。他们的人格精神,与故乡高耸的西山常青,余清澈的平泉水一样清白。他们是清徐清廉官吏治文化的代表人物。

山大商院—张贺斌(2014-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