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珠海

家乡区县: 珠海市香洲区

 珠海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珠海地理坐标处于北纬21° 48′~22°27′、东经113°03′~114°19′之间。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新会、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珠海的海岸线长604公里,有大小岛屿147个,故有“百岛之市”的美誉。珠海于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并明确珠海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2015年珠海将举办第二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珠海从昔日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县,一跃成为新型花园城市。珠海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8月,当时特区面积只有6.81平方千米,以后经两次调整,1989年4月5日特区面积扩大到121平方千米。截止2010年珠海市下辖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原斗门县)、横琴新区,面积76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6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平方公里。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原始先民在珠海这块土地上开发、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珠海地区属百越之地,前221年隶属南诲郡番禺县,汉初,赵佗占三郡,自立为王,建南越国,珠海地区属南越国。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复置南海郡,珠海地区属南海郡番禺县地。晋至陈朝隶属东官郡,隋朝隶属宝安县,唐代隶属东莞县辖。当时在今山场村设立文顺乡,是香山地区最早的行政机构。宋朝以后,因这里盐业和银矿业兴旺,开始在山场村设置香山镇。至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设置香山县,隶属广州府。
沿至元、明、清三代。明末在前山筑城池,称“前山寨”,既是军事要塞,又兼管澳门和前山行政、外交事务。1553年,葡萄牙人占据澳门,澳门逐渐发展为东西贸易、文化交流的中心,大批移民迁入邻近的珠海地区,辛亥革命以后,香山县隶属广东省。1925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易名中山县。隶属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0~1934年中山县政府设在唐家。1949年10月30日,珠海内陆地区解放。1950年8月3日万山群岛海岛地区解放。1951年1月,从中山县划出鸡头角、涌口山、万山群岛、淇澳岛,从东莞县划出万顷沙、五涌、一涌、龙穴岛(今万顷沙、五涌、一涌、龙穴岛今均属于广州市南沙区),从宝安县划出内伶仃、固戊、蛇口、盐田、外伶仃岛、佳蓬列岛等组成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岛管理局珠江分区,后改为珠江专区海岛管理处,隶属珠江专署(珠江管理区建于1952年,1992年设广州市珠江管理区。珠江华侨农场先后归中侨委、省华侨管理局、广州市农场管理局等管理,2008年2月,广州市撤销珠江管理区,设立广州南沙区珠江街道办事处。[4]

农夫(2014-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