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既指有形的文化遗产,如传统的工艺美术制品、民间艺术品、服饰器具等,也指无形的文化遗产,如传统艺术技能、工艺技能等。长顺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有广顺古夜郎文化,马路、新寨的屯堡文化,有威远的傩戏文化,还有布依族、苗族山歌及各种传统民族民俗风情……这些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一座待开发的文化宝库。
长顺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与一些“开发过度”的地方相比,长顺县尚可称得上待开发的处女地。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长顺县县的“文化生态”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文化资源的“水土流失”现象比较突出。过去的一些年代,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清,保护意识淡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不仅不被认为是财富,而是当成可有可无的东西,弃之如敝履,甚至把许多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化价值的东西,完全看成是落后、不文明的表现。僻如屯堡地戏,曾经在全县各地风靡,真可以说家喻户晓,老少皆喜欢。每逢节日便有地戏队的精彩表演,并且每场总会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在80年代,不是屯堡人各族人也能对地戏演唱的内容唱上几句,说出个一二三来。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众传媒进入千家万户,人们就渐渐地淡忘了地戏的精彩。在长顺县县马路、新寨两个乡,如今仅残存着无统一组织、只限于自身村寨自娱自乐的10来支地戏队,且存在着表演者老龄化、面具服饰陈旧无新意、表演曲目单一等一系列问题。自从安顺地戏被应邀到法国、西班牙等国表演后,长顺县县地戏文化才有稍稍的躁动,马路、新寨的屯堡地戏队才又自发重操家什;民族民间山歌这一民间文化如今也不再像过去那么随处可见、原滋原味了。曾经,在长顺县各民族村寨,平日田间耕作、客人来访、接亲嫁娶等场合都可听到民间山歌,婉转悠扬的民族民间山歌曾扮靓了村村寨寨……随着通讯设备不断普及,年轻的一代总把民族民间山歌视为“老土”,加上政府对对民间山歌开发和保护的力度不够。现在在民族村寨能唱山歌的仅存四十岁以上的人,且唱歌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在一些集会场合听到的山歌,仅是有目的的宣传,山歌早失去了自由自在的原滋原味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