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前身是1943年在湖北随县(现随州市)创建的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47年 9月 ,学校由随县迁往安陆县(现安陆市)。1948年2月更名为湖北省立安陆师范学校。同年12月,学校又迁往武汉市的汉阳显正街和武昌后补街等处。1949年6月,学校迁回安陆县,在现城关二小校址复课。1950年春,又迁至原孝感县三汊埠,改名为孝感师范学校。1951年秋,学校在孝感城关北门外兴建校舍。1952年,搬迁至新校舍,即今孝感学院所在地。
1958年秋季,中共孝感地委据上级指示精神,决定创办孝感大学,设立工业、农业、医学、师范4个专科。师范专科设在孝感师范学校,开设了中文、数学 、物理 、生物4个专业,形成了孝感师范学校与孝感大学师范专科同时并存的局面。1959年,孝感大学停办,师范专科仍保留,改名为孝感师范专科学校,黄陂大学中文科也随即并入,专业扩展到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1960年,因行政隶属关系的变化,孝感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武汉师范专科学校。1961年,孝感地区从武汉市分出,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停办,恢复孝感师范学校。1961年到1966年,学校在校生规模持续保持在600人左右。其间,学校还开办了多届中学教师进修班,培养基础教育骨干500余人。1966年至1970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学校暂停招生。
1970年底,孝感师范学校改名为孝感地区师范学校,并恢复办学,举办高中英语、数学、农业基础教师培训班。1971年春,学校迁至原孝感县(现孝昌县)卫家店,恢复招生,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工业基础、农业基础等中师班。1973年春,学校迁回原址办学至1975年。在这期间,学校还在黄陂、汉川、汉阳等地开设了多个高中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教师培训班,培训学员400多人。
1975年,学校创办高师班,设数理、生化两个专业,学制3年,同时还招收了1个"社来社去"班。由此,学校办学开始了由中师向高师的过渡。1976年,中师班停止招生,高师开办了数学、政文、农学等4个高师班。1978年春,高考制度恢复后,学校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隶属湖北省教育局管理,开设了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5个专科专业,当年招生665人。1979年高农班迁到孝感县(今孝南区)三汊埠,在此基础上组建成华中农学院孝感分院,当年开始招生。1980年华农孝感分院正式挂牌。1981年秋,武师孝感分院始办专科函授,开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4个专业,招收学员840人。
1983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基础上成立孝感师范专科学校,规模为1000人,学制3年,隶属湖北省教委管理,仍设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5个专业。1984年6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华农孝感分院更名为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孝感师范专科学校与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校名仍为孝感师范专科学校,办学规模为2000人,开设7个专业,其中普师1400人,农业技术师范600人。至此,学校已初步形成普教与职教兼容的办学特色。1987年至1993年,学校先后增设了生物、政史、计算机应用、美术教育、贸易经济、应用电子技术、广告学等7个专业。1983年-1988年间,学校先后开办了8届党政干部、英语、数学、化学教师专修科。1984年,学校续办高师专科函授。1988年,开办孝感师专夜大学和孝感自修大学。
1993年6月,学校更名为"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中文、英语、数学、物理、电子技术、化学、生物、农学、林特、政治、美术、广告、经济、计算机等共14个专业,其中化学、农学两个专业开始与湖北师范学院、湖北农学院联合培养本科生,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达到2300余人。1997年到1998年,学校与兄弟院校合作培养本科生的范围扩大到湖北大学,专业扩展到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农学,在校生人数首次突破3000人。1999年8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孝感市建筑工程学校(南方城乡建设学校)整体并入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行省市共管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1999年,学校增设音乐教育、生物工程专业,专业总数达到16个,逐步形成了师范专业与应用专业兼容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在校生规模达到3600多人。
2000年3月,经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孝感学院。2011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学校更名为湖北工程学院。
2013年11月,湖北工程学院在新落成的湛林体育馆隆重举行了建校70周年庆典活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