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们对生活充满激情,什么都那么有信心,那么朝气蓬勃,精力旺盛,不仅是因为年轻,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是那时,我们有激情地阅读散文和诗歌,感受并感觉着诗文中的浪漫和冲动。有时,还情不自禁地提笔书写从心底爆发出来的感受和欲望,抒发来自血管和细胞里涌动的自以为美妙的词句。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
随着岁月蹉跎流逝,不再有那写诗的冲动,而且连读诗甚至读书的激情也衰退了。到最后,也不再漫游和欣赏大自然,再没有了想徒步山水的兴趣和欲望。渐渐地沉默萎靡于自己的空间,感受着个人的孤寂和时间的沧桑,把自己埋葬在自己修筑的围城和挖掘的坟墓里,慢慢等待死亡。
这是多么可怕的人生结局。
没有了激情,我们还能做什么,还能想什么。永葆激情,是我们热爱生命和享受生活的不竭动力和翅膀!
罗素一生中共写作了《物的分析》、《心的分析》、《数学原理》和《西方哲学史》等四十余部重要著作,内容涉及哲学、数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以及政治领域。作为“悖论”和学说:“类型论”的创建人,罗素的成就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的伯特兰·公认的当代思想巨人,集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与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罗素一生中共写作了《物的分析》、《心的分析》、《数学原理》和《西方哲学史》等四十余部重要著作,内容涉及哲学、数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以及政治领域。作为“悖论”和学说:“类型论”的创建人,罗素的成就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进入中年以后,罗素关于道德、政治、教育、和平主义等方面的著述,深刻和影响着西方社会的精神面貌;晚年,他更是积极反对制造核武器和越南战争,成为全世界理想青年的鼓舞者。
罗素曾于1920年应邀到中国讲学一年,其讲稿曾在中国出版,书名为《罗素五大演讲》。回国后,他写了《中国的问题》一书,论述了中国将在20世纪历史中发挥的作用。他盛赞中国传统文明,并寄望中国人能再造一种新文化,以矫正有严重缺陷的西洋文化。
1950年,罗素因巨著《西方哲学史》而获诺贝尔文学奖。评价说:“罗素于74岁时定居民的巨著,拒绝了无法理解的僧侣式文体和晦涩,而运用敏锐、冷静、机智和深沉功力,使其充满非凡特性与魅力。即使从纯文学的观点来看,他的《西方哲学史》也属于永存的不朽之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