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别样的长寿文化风采
长寿,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 “长生不老”的梦想,几乎与人类文明历史一,样久远。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长寿不仅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而且还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中原是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长寿文化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夏邑长寿文化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体现出别样的长寿文化风采,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一从文化特点的角度看,长寿文化有着自己的特点,古朴、凝重、博大、深邃,既注重长寿理念的作用,又注重实践的功效,其源远流长,多姿多彩。
一从民间传说的角度看,有嫦娥偷灵药、彭祖不老、秦始皇求仙、汉武帝炼丹……一个个始终是圆不了梦的美丽、动人的传说。
一从民谚民谣看,长寿养生内容丰富多彩,家喻户晓: “行好得好,长生不老;行善得善,阎王不见”、 “健康长寿有三宝,营养运动心情好”、 “常乐常笑,长寿之道”、 “家有一老,如获至宝”、 “心放宽,勤运动,活到百岁不是梦”、“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 “管好嘴,迈开腿,好心情,别太累,好环境,保障随”等等。
一从文字表达的角度看,人从生到死,均有“寿”字组成的词相伴。例如:在出生时,有寿诞、寿辰等;活得安康快乐方面,有寿安、寿康、寿恺等;过生日时,有寿桃、寿酒、寿面等;为老人祝寿时,有寿诗、寿联、寿画等;人“走”
了,又称为寿终、寿寝。
一从祝贺用语的角度看,祝寿吉祥语颇多,内容丰富,含义深远。如南山之寿、寿比南山、福海寿山、万寿无疆、长命百岁、长命富贵、亿万斯年、与天地同寿、福寿安宁、寿倒三松、延年益寿千万岁……
一从传统寿画的角度看,夏邑民间有这样的习俗:在给老年人做寿时,喜欢赠送寿画。画面上,长眉白面的仙翁,一手托寿桃,一手执杖,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两旁寿联多为“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松不老”,横批为“松鹤延年”。
一从传统节日的角度看,长寿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春节、中秋节等喜庆节日。人们喜气洋洋,欢天喜地,拜见老人,看望长者,说不完的吉祥话,道不尽的祝福语,祝愿老人健康长寿,长命百岁。家家户户门上张贴的对联中, “五福临门”、 “福禄寿禧”的内容比比皆是。
一从寿字内涵的角度看,直接体现着人的生命存在,是传统吉祥观念中最重要的内容。古人云: “五福寿为先,有寿即有福。”按《辞海》的解释,寿指寿命,有年岁长久之意,指老年人。《庄子》写道: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由此可见,60岁以上者,即可以称为“寿”。在老年医学中,表示年龄的方法很多,有生物学年龄、心理学年龄、时序年龄等。但是,通常以时序年龄为依据。时序年龄,又称历法年龄,是以“年”为单位,表示自出生起到现今所经历时期长短的个体年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对老年人的划分与过去也有所改变。现在,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60岁为中年人,60—75岁为年轻老年人,75—90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我国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60岁以上的公民,称为老年人,一般退休年龄也以此为准。
一从谐趣别称的角度看,长寿的老人,其年龄段拥有许多别称,各有其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60岁,称为“花甲”。古人用天干、地支作为纪年的符号,天干是甲、乙、丙、丁……共10个;地支是子、丑、寅、卯……共12个,按甲
子、乙丑排下去,每60年一个循环。因此,60岁的老年人,称为花甲之年,简称为“花甲”。孔子的《论语》中曾写: “六十而耳顺”。所以,60岁亦称为“耳顺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据考证,它源于杜甫的《曲江诗》: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70岁,又称“杖国”,源于“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
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所以,70岁的老人,称为“杖国之年”,意思是说,70岁的老年人,可以拄杖行走于都邑国府。80岁,称为“耋”,80岁以上,称为“耄”。80~90岁的老年人,称为“耄耋之年”。在现实生活中,给这个年龄段的老人祝寿,常常送一幅“猫戏蝴蝶”画,猫是耄的谐音,蝶是耋的谐音,恭祝老人长寿,其含意深远。80岁,也称为“杖朝之年”,意思是说,80岁的老年人可以拄杖出入朝廷。88岁,称为“米寿”。90岁,称为“九秩”、 “九龄”、 “眉寿”等。所谓“眉寿”,是指老年人的眉毛甚长,也是老年人长寿的特征。99岁称为“白寿”,这是因为, “百”字,去掉一横即为“白”字。所以,称九十九岁大寿 为“白寿”。
——从庆贺生日的角度看,在民间,有过生日的风俗。由于年龄的不同,叫法也不相同,其文化的含义,更是不相同。通常说来,在60岁之前,叫过生日。从60岁开始,农历腊月初八儿女要为长者备礼庆寿,又称“祝寿”。常言道: “六
十六,吃块肉。” “七十三,吃个鲤鱼猛一蹿。”在每逢整十之前的九,如69、79、89、99岁生日时,则要过大寿。民间习俗,有贺九不贺十的说法。操办大寿,必须庄重、热烈,寿礼、寿俗更加丰富多彩。在内容方面,如寿堂、寿幛、寿联、寿文、寿烛、寿桃、寿面、寿酒等等,一应俱全,洋溢着浓郁的寿文化传统色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老人祝寿有的还宴请宾朋,举行祝寿仪式,请唢呐班、艺术团庆贺助兴。
一从举办寿宴的角度看,为老年人操办寿宴,无论贫贱富贵,无论宴席丰盛与否,均少不了面条,称为“长寿面”。关于长寿面,一般以小麦或稻米磨成面粉,用面粉做成面条。传统的习俗是面条越长越好,其含意是祝福寿命很长。老人吃一碗长寿面后,如果还想吃的话,亲人要给老人加面条,称为“添寿”。在寿宴上,还要给老年人敬寿酒,谐音“寿久”,有祝福长寿美意。
另外,民间还有敬“寿桃”的习惯。如果因季节限制,一时无法购买鲜桃,便用米粉或面粉制作桃子,用食用色素染红,蒸熟,这就是寿桃,它也是祝寿的吉祥物。女儿去娘家为亲人祝寿,往往送8个寿桃,象征“八仙庆寿”;也有的地方习俗是送9个,象征“长久”。
夏邑长寿文化除了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隐形传统文化外,还有散布于民间、内容丰富的体现长寿内容的诗词书画、长寿养生典籍、长命锁以及名师寿匾、旌表等文化物质遗存。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孕育了夏邑独具特色的长寿文化。弘扬长寿文化,守望精神家园。夏邑县委、县政府站在历史的高度,大力弘扬长寿文化,打造长寿品牌,发展长寿经济,构建和谐家园,探索出长寿文化与经济发展交融互动的路
子,赋予了长寿文化新的内涵和无限生机。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将老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六个老有”为目标,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为重点,推动了老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推进了健康老龄化社会的进程。敬老、爱老、助老在夏邑蔚然成风,全县各级领导经常走访
慰问困难老人和百岁老人。生活在夏邑的老年人处处、时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感受到法制夏邑、诚信夏邑、平安夏邑、生态夏邑、和谐夏邑的幸福和欢乐。“八十能种田,九十能下地,百岁数风流”已成为夏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态宜居地,和谐长寿乡。在追求生命质量的今天,夏邑长寿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豫东大地,辉耀着厚重中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