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北五市中,鹤壁无疑是最小的一个,但却是生命力最强的一个,也是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一个,同时我觉得也是最宜人的一个。以淇河为中心,绵延千年的诗情画意一一展开,浚县大伾山、浮丘山的民间风俗社火、淇县云梦山的兵家文化、老区五岩山的药家文化,还有神秘的天然太极图中深邃的古人哲理世界,青绝岩洞中如虚如幻的神话世界,加上殷商朝歌文化、赵卫遗风、黎阳津的战火刀戈和古运河的诱人风情,鹤壁这座因“有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命名的城市焕发了迷人的生机。每年都会给自己一段时间去鹤壁的山水中休闲,也许是习惯了那种已经哺育我二十多年的亲人气息,对每一处景致都能娓娓道来,其间曼妙之处也略晓一二,偶尔与朋友聊起来也是滔滔不绝。于是,朋友们都说我适合去做导游,脑袋里装了那么多的故事,嘴皮子也不算笨,且笑容可掬的,不做导游都有些亏的。我自然会付之一笑,心中却暗自把这一切归功于我的家乡那迷人的山水、动人动情的故事传说。 记得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开展了一项活动,就是去县城的各个景区做一段时间讲解员。于是,在浚县这座不大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各个角落里都可以看到我们年级的身影,虽然那个时候多少还有些稚气,但却是一本正经的把自己准备了很久的故事讲给别人,虽然有的时候卡壳了,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小脸儿都憋红了,站在那里还有些拘谨,但无论怎么样,参观者脸上都挂满了笑容,那种笑容让我们当时觉得很兴奋。虽然对于那些年代久远的古城、街道、翰林院、寺宇道观、飞瀑清潭,我们还不能完全了解,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止我们的兴趣,我们认真的把那些干燥的讲解词背下来,还去听老人们讲故事,用自己稚气的语调像每一个参观者诠释一个孩童眼中的古城。我依稀记得那个时候我负责的是大伾山吕祖祠的阳明书院那一部分,直到今天我依然还记得那块刻写在崖壁上题记——“愿天下人尽读有用书”。从王阳明到刘德新,一部文字的历史,一部思想的历史,就是这样默默的在我的世界里发芽。我不知道现在学校里是不是还会组织这样的活动,但我觉得幼时的这种经历让我获益匪浅。
说到山东和山西的时候,Sholto提及了太行山,可他没有去过,只会唱一首革命年代的歌曲。我告诉他,可以到我的家乡来,穿越太行山大峡谷,领略雄浑太行的深邃与灵透。他显然充满了向往。我不是城市的说客,但我却愿意把家乡推出去,让世人了解这块神奇而热情的土地。但有的时候也会遭遇尴尬,一次朋友们谈及家乡,我为他们介绍了淇河文化,可有位朋友竟然毫不客气的说:“不过是自己人的自吹自擂”。我只是淡淡的说:“翻开《诗经》,就知道淇奥风情了。不用我在这里自吹自擂”。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有种类似对母亲的情怀,有句话说:儿女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母亲的视线。是的,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我们都澎湃着母亲的血液,都带着母亲的信仰。家乡是我们一生下来就被打上的烙印,一辈子不许反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