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革命老区三庙乡 神奇人间仙境

家乡区县: 南充阆中市

     三庙乡东与巴中接壤,北与苍溪连界,位处阆、苍、巴三县交界处。四川有“鸡鸣三省”之处,这里有“脚踩三县”之地。然而,正是这个“三”字与三庙结下了不解之缘,使之具有传奇色彩。

 三庙乡名在三座古庙。早在秦汉至西晋年代,三庙就地属阆中管辖,从东汉至唐、宋、元朝属巴州义阳县管辖至明初(1368年)又划归阆中管辖,是巴州通往阆中的重要驿站(民间称“幺店子”),络绎不绝的商贾往来其间,小小驿站,红红火火。传说就在唐宋时期,该驿站先后修建起老君庙、关帝庙,庙内分别供奉着李老太君和关圣人的神像。后来,由于屡遭水患,又修建了禹王宫,三进三出的正殿,配左右两边的大厢房,气势巍峨,大禹塑像供奉在正殿中央,气宇轩昂。封闭在大山深处的人们,常来这些庙宇中顶礼膜拜,渴求神灵保佑,免遭劫难,五谷丰登,因而香火不断。同时,在三座庙宇旁,还分别建造三座戏楼。劳作之余的乡民们,把古老的巴渝舞、龙灯狮子舞和地方川剧、灯戏搬上舞台,自娱自乐,人气更加兴旺。明朝初叶(1368年),这里正式兴场,由于三座古庙名声远播,三庙场的美名便不胫而走,距今已有636年。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入阆,在这里建起阆中第一个乡苏维埃政权。之后,乡的建制和乡名一直未改,成为阆中名副其实的“东大门”。

    三庙乡秀在三条河流。群山峻岭中的股股悬泉和涓涓细流跃下山谷,汇聚成清风岩河、乌龟石河,徐家河三条河流,如条条银带绕山缠岭,从不同方向交汇在三庙场脚下,然后,潺潺东流溶入巴中恩阳河。故这里又称三庙沟。为方便民间交流,清咸丰三年(1853年),人们自发筹款,在河流的交汇处,建起了长35米、高8米、宽5米的三孔石拱桥,名为福寿桥。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又在三条河上架起了各式各样的桥梁。如今,已拥有公里桥2座,石拱桥2座,石板桥5座,石跳蹬子7处,一道小桥流水之美景。大自然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恩赐,人们也特别呵护大自然。虽然历尽沧桑,但这些流域依然保持着原始风貌。河旁,芦花点点,绿草茵茵,溪柳成行;清澈的流水下,水草丛生,鱼翔浅底;波光粼粼河面,白鹭、翠鸟飞舞,野象横生,令人陶醉。

    三庙乡美在三座青山。同属大巴山系的丰乐山、蒙刺山、罗汉山三座山峰,海拔均在800米左右。它们从苍溪、巴中、阆中境内横空崛起后,延绵伸向三庙,相约聚首在它的福寿桥头,形成三“龙”戏水之势。座座山峰中,松柏长青,古树参天,奇峰异石林立,大小山洞遍布。最具传奇色彩的要数罗汉山中的罗汉洞,丰乐山下的日月洞。这些洞前,悬崖绝壁,洞中宽阔明亮,都能容纳千人以上。洞内的石壁上面有明末清初刻下的碑文、石雕,英雄豪杰们打斗的场面栩栩如生。不知何时,日月洞顶幕上升起了一轮红红的太阳和弯弯的明月,相互辉映,神秘莫测。从此,“日月神洞”得名。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张宪忠起义军由陕西入川,在这一带进行过多次战斗,起义军就驻扎在这些山洞里。座座山峰上构筑的多处工事,其遗迹随处可见。清嘉庆六年正月,通南巴白莲教起义军入阆,亦曾在这些洞中留驻过。当年,李先念率红十一师(后扩编为三十军)进入阆中边境就驻扎过罗汉洞,在这里指挥了重要的平头寨攻坚战,后被人民称为“红军洞”。在罗汉山的脚下,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汪家楼(俗称“花房子”),它就是川军抗日将领汪潮濂(又名汪杰泉)之乡间别墅。此楼始建于1927年,为中西式砖木结构,既有西洋风格的豪放庄重,又有中式传统的古朴典雅。四级台阶,6套天井,64间庭堂居室,外加凌空而至的绣楼和耸立的碉堡,更显气派豪华。院内奇花异木多达上百种,融四季常青为一体,集常年花卉为一宝,高达30米的黄桷兰树和桂花树,遮天蔽日,香飘山野,真乃大山之中的“植物园”。2007年,汪家楼已列为“省保”文物单位。

     源远流长的历史,给19.6平方公里的三庙大地罩上神秘的色彩,灵气秀美的三山三水滋养着6300多三庙人。如今,乡党委和政府,正带领全乡人民,开拓奋进,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畜禽养殖等传统产业。现在,我们又将旅游资源的开发列入议程。不久的将来,一个融山青水绿,奇洞异石,险峰古树,薄雾炊烟为一体的天然森林公园将成为广(安)--阆(中)--巴(中)红色旅游精品线上的又一亮点,还有那道不完的红军故事和迷人传说以及淳朴的民俗风情,更令人悠然神往。 

我的能力秀 http://wm23.cn/zhenghong

我的梧桐子 http://www.wutongzi.com/uc/76225009.html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127347283

 

子意(2014-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