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位于北京海淀区西北边,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内,座落在北京西山凤凰岭山脚下,始建于辽代应历初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山门前两株遒劲的翠柏有六百多年,寺内还有两棵粗壮挺拔的银杏树和两株古柏,都已有千年树龄。寺内一座独孔古石桥,现今还保存完好,这是当年住持继升和尚募化修建的,人称金龙桥寺东百米有继升和尚塔,据说继升和尚圆寂那天,天空祥云万里、 地面百鸟啼鸣,僧众诵经四十九天,该塔发出淡雅的檀香味持续三年之久。
寺庙原址坐西朝东,至清乾隆后期,昌平州府在原寺东侧,以金龙桥为中轴线,将寺院改建为坐北朝南。解放前,庙会兴盛,广东香客募捐,在桥南东院建万缘茶棚,施茶施粥,普结善缘。抗战时期,内忧外患,龙泉寺渐趋沉寂。到解放初,仅有庙舍几十间,至文革改为民居或他用。
1995年,随着凤凰岭风景区的旅游开放,当地政府及诸善信开始逐渐恢复寺院原貌。2005年4月11日,龙泉寺正式开放成为佛教活动场所,并迎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主持寺务工作。这是北京海淀区建国以来第一所正式开放的三宝具足的佛教寺院。[1]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1966年生于福建仙游。1983年于莆田广化寺上定下海长老座下剃度,并依止上圆下拙老和尚修学。1991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并获硕士学位;2007年被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授予教育学荣誉博士学位。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同时兼任第十一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第三届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馆长、《法音》主编、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北京龙泉寺方丈等职务。在学诚法师的带领下,龙泉寺在新型寺院的建设、优秀僧才的培养以及广大信众的如法引导方面,迈开了新的时代步伐。
建教:淡化宗派观念,强化组织运作,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打造僧俗二众良好修学环境。
育僧:培养“志、道、德、才、学”兼备的优秀僧才,建立清净和合的僧团,培养佛教界的接班人。
弘法: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和适合现代人生活的方式弘法,紧跟时代,与时俱进。
2009年10月8日,为具体落实龙泉道场有序化管理的构想,龙泉寺成立了五个部门,分别是:
一、工程部(负责寺院的各项建设);
二、文化部(下设三个组:DVD制作中心、编辑中心、翻译中心、北京复兴大国学文化基金会);
三、慈善部(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
四、弘宣部(龙泉之声传统文化网);
五、教化部(法会处、学修处、研修处)。
自此形成僧团内部按执事制度运作,弘法事业按组织架构运作的新格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