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衍升(1881~1915),字锡蕃,又字洗凡,1882年4月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报恩寺,早年与孙中山、丁惟汾等在日本创立同盟会,并担任重要职务,是民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洗凡自幼聪明好学,十几岁考中秀才。废科举后,肄业于山东省师范学堂。在求学期间,与徐宝田、张季元等在博山考院旧址创办高等小学堂,培养学生达数百人。
1905年秋,洗凡被选送到日本弘文学院留学,以后转入日本明治大学法政专科就读。洗凡学习成绩优异,待人诚恳,在校很有威信。赴日不久,鉴于列强瓜分中国,清廷卖国求荣,他感慨万分,刺指血书:“不清中原,有如此血!”并咏“意气塞两间,肝胆照千古”,众同学为之激励。
经历
参加同盟会
光绪三十一年秋八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山东留日学生徐镜心、丁惟汾、蒋洗凡、齐树堂、刘鸿焘、彭占元、张传一、王善谟、赵踵先等十余人先后参加。前曾有人持观望态度,自蒋洗凡加入同盟会后,中国留日学生奔走相告:“蒋君加盟矣”。在他的影响下,纷纷加入同盟会。当时入会者必先写《誓约》,宣誓时,举右手,读《誓约》。其辞曰:联盟人某某,某省、某府县人。某某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有逾此盟,任众处罚”。下署同盟会员某某,天运某年某月某日。同盟会还有秘密联系暗语。问:“何处人?”答:“汉人。”问:“何物?”答:“中国物。”问:“何事?”答:“为天下事。”始建国号为:“中华民国”。党旗为“青天白日旗”。是年冬,因清室要求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日学生组织,欲禁党人,同盟会遂召开全党代表大会,大会决定组织各省留日学生与清廷进行斗争,丁惟汾、蒋洗凡作为山东代表出席大会。
宣传主张
同盟会成立后,十分重视宣传。孙中山先生常对会员们说:兵力不能使人心服,使人人效死于革命,须于主义之传播。所以同盟会机关创办了《民报》,同盟会山东分会办了《晨钟》周刊。都是积极宣传孙中山先生反清抗清,救国救民的主张,痛斥清政府贪污腐败罪行,对国内革命影响极大。《晨钟》周刊是丁惟汾、蒋洗凡等在日本东京创刊的,洗凡任总编辑,于庚樟、孙柳溪等任编辑。江苏人刘汉民是《民报》编辑,比较有名气,也常为《晨钟》杂志撰稿。后《晨钟》杂志遭到禁止。
1911年春,同盟会召开中国国民会议,公选洗凡等6人为代表,回国组织模范体操团,总部设于上海,由洗凡负责联络各省革命党人,训练骨干,为推翻满清王朝做准备。同盟会会员陈其美、谭人凤等人,往来上海,路费盘缠,均由洗凡设法付给。蒋洗凡以身许国,经济困难时甚至典当自己的衣物。辛亥革命起义后,各省相继独立,洗凡与部分革命党人在济南策动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独立,但仅隔数日,孙宝琦又反悔,取消独立,并大肆屠杀革命党人。此时,同盟会山东分会又派洗凡为代表赴上海与沪督陈其美计划军事,约以应援,以达到促使山东独立的目的。不久,山东烟台革命党人起义,成立军政府。
政治生涯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南京政府委派胡瑛任鲁督。当时,胡瑛另有政务,先由杜潜代理。洗凡任秘书长,与杜潜同往烟台。洗凡亲自组建督府,并创办《东亚日报》,自任总编辑,宣传民主共和。杜潜在军事、民政方面多与洗凡商量,时社会秩序井然,市肆无惊,人民安居乐业。督府成立不久,奸商对禁止鸦片不满,暗中收买降将虞际唐,出兵围攻督府,迫使杜潜辞职,在紧急情况下,杜潜不得不逃避到登州,市民为之惶恐不安。洗凡平素宽厚待人,市民攀辕慰留,虞亦力请洗凡留烟台,以服民心。洗凡乃暂留以俟胡瑛,故未遽离。当时形势岌岌可危,洗凡雄才大略,指挥若定,终使大局转危为安,叛军扰而复肃,胡瑛至烟台,叛乱平息,囚禁虞际唐,夺其军权,洗凡仍任秘书长。及议和成,胡瑛去北京,洗凡留烟台处理善后事宜,无不妥当。正当此时,周自齐奉袁氏之命督鲁,因洗凡素孚众望,预留用之,聘为高等顾问,洗凡不愿就任;又委为民政司司长,亦遭拒绝。及同盟会改为国民党,洗凡被选为理事,任山东支部长,负责全省党务。并任山东稽勋局局长。
1912年9月,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务,视察山东后出国,由徐镜心、刘冠三、蒋洗凡三人陪同护送,此事有照片存世。
1913年,袁世凯依仗帝国主义势力,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实行独裁专制,暗杀国民党人,准备以武力扑灭革命势力。是年11月3日宣布解散国民党,各省支部一律解散。11月7日,鲁督靳云鹏派兵包围省党部,勒令解散,众人甚惧,洗凡从容镇定,以理相对,围兵相顾无言,莫敢加以非礼,党人由是获全。支部解散后,洗凡遂回博山隐居。
潜心修史
回乡后,蒋洗凡潜心于地方史料的挖掘征集工作。民国二年,邀集高秉坊、崔叶三、韩夫挺、王凤藻、徐宝田等先生发起续修《博山县志》。“民国二年邑革命先进蒋洗凡先生遁迹家居时,曾一度修纂县志,秉坊与崔叶三、韩夫挺、王采如诸先生均与於是役,属稿待定,而洗凡先生即逝,秉坊亦出而求学,未竟斯愿。今根据旧志援古证今,合力重修,即洗凡先生及秉坊等前修之稿,亦得以参订其间”。
1914年春,徐镜心被袁氏杀害,鲁督靳云鹏乘机暗派侦伺,四处搜捕党人,蒋洗凡是他们的重点目标之一。当时博山县令丁惟椽(丁惟汾之族弟),在各方面尽力周旋关照,因而蒋没受迫害。同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胶济铁路,一些日本浪人集结博山,气势汹汹,强迫当局将县城迁出。乡人请洗凡去同浪人交涉。蒋义正言辞,据理而争,使日本人不敢为所欲为,搬迁之议遂罢。
1915年(民国四年)春,洗凡因患猩红热病在故乡博山辞世,年仅34岁。
身后
为了纪念民主革命先驱,博山区政协曾由王钦佩副主席带队前往日照涛雒丁惟汾故乡,寻访蒋洗凡事迹,收获颇丰。后区政府塑洗凡先生塑像(博山蒋衍山设计)立于博山世纪广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