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俄罗斯也有分布。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人口30505人(2000年)。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满语支。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鄂温克族的口头创作有神话、故事、歌谣、谜语等,还善于用桦树皮刻剪成各种工艺品。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少数从事狩猎业。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鄂温克族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主要节日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
简介
主要分布在中国 东北 黑龙江省讷河市和内蒙古自治区。1957年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有人口26315人(1994年)。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温克族人口数为3050
民族部落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倒数第四多的民族。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 原始森林里,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驯鹿曾经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关于鄂温克族的民族来源,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鄂温克族起源于贝加尔湖沿岸及以东地区的北室韦;另一种观点则提出鄂温克族起源于乌苏里江流域靺鞨七部之一的安居骨部。
语言
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分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三种方言。没有文字,牧区一般用蒙文,农区和林区通用汉文。
民间文学
鄂温克族的民间文学十分丰富,鄂温克族的口头创作有神话、故事
鄂温克族——图腾
鄂温克族——图腾、歌谣、谜语等,还善于用桦树皮刻剪成各种工艺品。他们能歌善舞,民歌优美动听,风格独特,即景生情,即情填词。
生产活动
鄂温克旗的鄂温克族人以畜牧业为主,衣着仍保持着传统的鄂温克服饰,但生活中现代便装已很普遍;牧区的鄂温克人以乳、肉、面为主食。
好客的鄂温克人
鄂温克人非常好客,极有礼貌。他们常说:“远方的来客不会背着自己的房子走。”他们认为如果客人来了不好好招待,自己以后出去也不会受到礼遇。他们待客必有好烟好酒,菜肴必有大块大块的手扒肉,以及风干肉、柳蒿芽和稷子米煮成的独具风味的肉粥。
宗教信仰
鄂温克族大部分信仰萨满教,牧区有些人还信仰藏传佛教。敬奉鬼神,崇拜大自然。习惯上主要有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过去实行天葬(即风葬),后来多改为土葬。主要节日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
自治区成立
1958年8月1日成立鄂温克族自治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