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是学校优秀办学传统、教育理念、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炼,是教风、学风、校风等学校
文化特征的集中显示,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也是学校和广大师生不断发展的重要标尺。
淄博一中历经近百年沧桑巨变,孕育了丰厚的学校文化,熔铸了具有鲜明特质的学校品牌。一代代淄博一中师生,一代代一中人,无不承载着塑造学校文化、践行学校文化、弘扬学校文化、宣传学校文化的使命和重任。2004年12月30日,学校召开九届二次教代会专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方案,基于对学校传统文化的总结和学校发展愿景,讨论确定了淄博一中校训:博爱,博学,博雅。之后,著名学者、书法家、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欣然命笔,为学校书写了校训。
校训内涵:
博爱,即对人类及世间万物普遍的爱,也就是“爱满天下”。在学生中,提倡对父母的爱,对师长、同学、班级、学校、社会、国家以及大自然的爱,还有对自己的爱。在教师中,师爱是对为师者的第一要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另外,在爱父母、爱家人、爱同事、爱学校、爱岗位、爱国家、爱社会,以及对大自然的爱等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典范。
博学,即学问广博。在学生中,注重的是形成诚、勤、恒、悟的学风,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追求真理、终生不辍的学习习惯,也就是“业精于勤、学贵有恒,事成于细”。在教师中,力求学识广博,业务精湛,业有专攻,一专多能,教育教学左右逢源,教书育人娴熟从容,兼备严谨执着的治学风范。
博雅,即渊博,典雅,儒雅。对学生而言,做到懂礼仪知规范,素有实践,自然表现;自觉遵守学校、家庭、社会各种规范规则,待人接物处世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摒弃感情粗粝,语言粗俗,行为粗野现象。对教师而言,倡导具有儒雅优雅的气质,循循善诱,善良宽厚,文质彬彬,透着知识、智慧和谦逊亲和的魅力。总之,提倡博雅,就是使我们的学校具有一种书院的风雅,使我们的教师具有一种书卷的风范,使我们的学生具有一种君子的风度。因博爱、博学,一中人显得更为博雅。
从另一个角度阐释,校训的含义体现了与当地文化的相成相融。博山素以孝乡闻名,孝文化是博山文化的特色。而博爱,首先要求的就是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爱家人,进而才能谈得上爱他人、爱家乡、爱社会、爱国家、爱世间万物。
还体现了与教育职能相契合。教育的职能就是教书育人。育人就是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有大爱的人,教书就是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博学的人。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我们的教育对象培养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温文尔雅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我们淄博一中的学生来说,就是使他们成为具有一中人鲜明特质的人,甚至不论在那里,都让人透过学生感受到淄博一中的气质和魅力。
除此之外,校训的字面表现与学校所处的地域名称“博山”在“博”字上做了自然的联系,显示了学校文化的生长根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