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老师上头条

家乡区县: 佛山市禅城区

初次见面,时值初二,他,高高的个子,微胖,中年,留着一口络腮胡子,虽然不修边幅,穿着也不是时下新潮,但大体整洁干净。那年开学,他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班,成为了我们的语文老师。
他,姓郑,名建国,很大气的名字,一如他的人,拿得起放得下,潇潇洒洒,大气人生。早在小学时就曾见过这个老师,许是他与众不同的风格让人不由得印象深刻。记忆中,曾经的学生对他的最大评价就是两个字——幽默。
事实上,幽默确实是他的代表特点。他很适合教师这份工作,每一天都充满着激情,每每在校园里见到他,他总是腋窝下夹着课本和他的备课笔记,昂首阔步,充满自信的跨进每一个他上课的教室。他讲课很热情,总是全情投入,每每讲到重点之处总不免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连带着下面听课的我们也每每都会被他的情绪所感染,听得格外认真。
无疑,他是与众不同的,他的课堂从来不是很生硬地读书、写作业、对答案。他对于每一篇文章都有许许多多的个人见解与我们分享,引导我们抛开课本、拓宽思维,从来不是生搬硬套的讲给我们教辅书上的参考答案。所以,他的课堂一向活跃,上他的课,也是当时的大家每天最欢喜的时候。
对待我们这些学生,他并不以老师自居,虽不是我们班的班主任,他却总像一个父辈一般关心我们的生活,当然了,他本身也确实是一个父亲,他的儿子跟我们一般大小,在他自己带的班上。对儿子,他既是慈父,也是严师。在学校,在班级,他从不给他顽皮的儿子一丝情面,只要犯错,一视同仁,照批评,绝不偏袒,曾经有次因为他儿子在数学课上看金庸小说,被身为班主任的他巡视时看到了,瞬间大发雷霆,连人带桌请出了教室。在生活上,他对儿子的爱大家都有目共睹。儿子初中毕业后出去上高中,离他远了,他担心儿子的日常生活,怕儿子不懂事惹祸,便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子,自己则是每天初中下班了便骑着他的老旧摩托赶到儿子的学校,为他准备好晚饭,等儿子下课,第二天一早再回来上班,这一陪就陪了三年,从来风雨无阻。虽不是亲眼所见,却是母校老师转告而得,当时我的心头出除了感动于他伟大如山的父爱,再想不到合适的情绪来。
他于我而言,亦师亦父。缘分让他成了我的老师,许是知道我的家庭情况,在生活上,对我也是格外关照,时不时会如家长般找我聊聊天,亦或塞给我几本他的珍藏书籍,让我钻研,每每都让我很是欣喜。在我的心里,早就把他当成一个父辈般敬重。有次在他面前很难为情,那次不知因为何事,被当时的物理老师在课堂上点名批评了,当时小女生心理,就觉得十分过不去这道坎,哭了一整个上午,其他课也实在没心思听,许是在窗外经过的时候看到了,也特地找了班上同学了解了情况,中午时候,他过来把我带去了办公室,只他一人在,他找了张椅子让我坐下说话,语气一如父亲般温和。他理性地为我分析了事情的始末,让我说说自己心里的想法。说来也奇怪,我当时同学的劝说一概不听,偏在他的面前,委屈尽数说出来,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之后,他特地叫来物理老师,为我们化解了这场误会,消除了我心里的委屈感,让我重新敞开心怀回到课堂。
依然记得那年,临近中考,那段时间成绩很不稳定,连带着心情也很是焦急,他便在上课之余找时间跟我谈心,替我缓解压力,帮我分析成绩走势,以当时我并不理解的理论告诉我,我的成绩线不会一直下滑,到达谷底便会峰回路转,这段话也确实神奇般地给我吃了颗定心丸。
毕业那年,几个要好的学生一齐聚在他的办公桌前聊天说笑,他给我们一一说着他对我们以后的建议与期望,对我,深深记得他当时说了一句“你是最不能让人放心的,太傻了,以后容易吃亏,要学着长大、坚强,把日子过得大气而潇洒”。还记得当时听到的瞬间,鼻尖就已微酸,眼角也已湿润。
时至今日,每次感到逆境中失去方向时,总能浮现他的身影,总能记起他的教诲,总能支撑着我勇敢地面对现实,寻找契机。
教师,本就是个神圣的职业,如红烛般无私,如海洋般博大。而他,在我心中,正是“教师”这一词汇的最完美的诠释。

halfof(2014-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