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疲软的大环境下,即使是大牌服装商佐丹奴也难以避免关店的命运。11月5日,公司发布三季报称,第三季度单季,公司净关闭74间零售店,其中,中国内地占63间。
与此同时,公司还表示,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计算至今年第三季度,在过去的12个月中,公司在中国内地关闭的门店数为165间,其中,有41间为自营店,124间为加盟店。公司称,今年第三季度净关闭自营店17间,乃反映公司持续致力关闭亏损及形象欠佳店铺。
有业内人士指出,类似品牌在内地“缩铺”并非新鲜,事实上,同类服装品牌如美特斯邦威等,两年前就已经开始“缩铺”,“国内市场几近饱和,难以容下太多店铺”。
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减少4%
佐丹奴三季报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公司销售额由去年同期的13.33亿港元,减少至12.83亿港元。其中季度品牌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减少6%,而公司在南韩联营公司的品牌销售额则减少11%,本季度可比较门市销售额亦下跌6%。
在销售额下降的同时,佐丹奴的毛利也同时出现下降。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毛利为7.4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而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60.2%下降至57.9%
此外,佐丹奴还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经营业务现金流大跌47%至8500万元。对此,有分析人士估计,在中港销售不理想及美元转强下,佐丹奴未来发展困难重重。
中国香港方面,佐丹奴表示由于自由行旅客增长速度放缓,中国香港的销售一直处于减少状态,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期减6%。而其拓展业务之东南亚新兴市场销售额第三季度大幅减少,同店销售按年跌9%。
佐丹奴对此解释称,由于经济放缓,需求疲弱,加之部分地区如印尼、泰国等政局不稳,令货币出现大幅贬值,市场销量持续处于被压制的状态。
在关店的同时,佐丹奴也在考虑如何转变品牌经营模式。公告显示,佐丹奴将廉价地点的门市转变为做Beau Monde品牌,这可使公司专注发展其余网络内的店铺使其达到国际水平(专注于主要Giordano品牌)。佐丹奴表示,公司在第三季度,已升级并开设65间达国际水平的自营店及57间加盟店,并计划于2014年第四季度装修并进一步开设119间店铺,使2014年升级并开设之店铺达397间。
服装行业“关店潮”汹涌
事实上,继运动品牌启动了大规模关店潮之后,男装企业也随后掀起了大规模的关店潮。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七匹狼关店347家、九牧王关店73家、卡奴迪路关店53家、希努尔关店46家。
而在男装上市公司中,七匹狼关店最多。去年,七匹狼总计关闭505家店。而公司今年的中报显示,在2013年12月31日,七匹狼拥有终端渠道共计3502家,而在2014年6月30日,这一数字为3155家,可见今年上半年七匹狼关闭门店(包括加盟店和直营店)已达347家。公司称,部分盈利情况不理想又无法有效进行品牌形象塑造传播的直营店将被预警直至关闭。
业内人士称,如同运动品牌一样,男装企业已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通过增加开店数目来增加业绩了,“不论是运动品牌还是男装品牌在疯狂地开店扩张之后,皆要面临挤泡沫的结局”。
事实上,步男装企业关店后尘,女装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旗下拥有艾格品牌的艾格服装零售集团发布中报业绩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8亿欧元,同比下滑1.6%。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市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至4.117亿欧元,中国市场则是同比大幅下滑6.1%至仅1.868亿欧元。
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艾格在中国市场已相继关店88家,且业绩呈下滑趋势。旗下拥有Esprit等品牌的思捷环球去年一年在华关店38家。艾格表示为提升公司业绩将针对欧洲市场推出彩妆系列,不过这种大跨界转型的营销模式并不被业内看好。
而现如今,休闲品牌也难逃关店的命运。休闲品牌美特斯邦威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在全国拥有直营和加盟店近5000家,比2012年减少了200多家。
无独有偶,真维斯所属的旭日集团2013年财报显示,公司2013年零售总额为60.78亿港元,同比下降4.06%;其中中国零售总额下滑幅度最大,从49.59亿港元下滑至46.82亿港元,减少5.59%。
截至去年底,中国内地店铺缩减253家,其中关闭直营店194家。对此,真维斯表示,中央严打官场及国企贪腐奢侈之风,使高端消费场所变得冷清,贵重的时节礼品也告滞销,连带整个零售市道亦受影响。报告期内,真维斯主要策略是以薄利多销来解决经营成本及库存日益上升等问题,公司为使存货能保持在健康水平,不得不减价促销,因此净利润受损。而据休闲品牌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14年3月底,其内地市场关店数高达388家,占店面总数的10%。
在电商和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双面夹击下,大众休闲品牌原有的价格优势正在消失,曾经备受80后追捧的班尼路、美邦、森马、以纯等休闲服装品牌逐渐被边缘化。有业内人士指出,休闲品牌被国际快时尚品牌打压是因为无法赶上国际品牌的新品更新速度。如果不做出改变,这些品牌将很难抵挡5年至10年从市场消失的命运。
对此,有服装生产商表示,随着消费个性化需求日趋明显,当前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如今一款服饰从销售到下架往往仅要1个月至2个月的时间,而流行时装的生命周期则更加短暂。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国内一些服装企业,不重视市场潜在需求的挖掘和分析,以及技术或设计的研发投入,仅凭市场货品的畅销程度来决定自家的生产计划。这也使得服装企业一直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脚步,结果只能是走下坡路。
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国内服装企业未来只能借鉴国际品牌的运行模式,并在未来逐步转型。
本文来源: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作者:矫月 责任编辑:NF043
■相关链接:鞋服业关店潮来袭 红蜻蜓逆势扩张前景难料
来源: 网易财经
8月13日,杭州延安路上的红蜻蜓品牌店门外,热闹异常,但这并不是购物的人流,几辆货车正在从店铺中搬运货物,除了门脸上依旧清晰可见的品牌字迹外,商铺内所有的货架都已被搬走。
作为过去近20年杭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延安路是无数商家入驻杭城的首选。但由于毛利不够填补日益增长的房租等成本,从今年4月底,位于延安路和凤起路交叉口的me&city正式关门,紧接着,在它对面以及附近的数家品牌旗舰店,包括Jasonwood、奥康、美特斯邦威相继撤出,现在则轮到了红蜻蜓。
事实上,延安路是整个鞋服业现状的缩影,近年来,由于经济的转型和房租、人力等成本的上升,传统制造业遭遇瓶颈,鞋服业更是迎来了“关店潮”的阵痛。而在此背景下,红蜻蜓鞋业却在招股书中抛出了拟花费8.67亿元的130家门店扩张计划,占总募投资金的88.9%,放手一搏的决心很大,但市场又是否买账呢?
鞋服业“关店潮”
鞋服业正面临深度低迷期。传统销售渠道的衰弱,房租、人工成本刚性上升、线上经营转型困难正使国内鞋服业掉进增长乏力的泥淖,关店堪称断臂求生。
资料显示,国内鞋业“老大”奥康2013年净关店400余家,回购加盟亏损店500多家,全年利润同比减少46.5%;这一数据并未在今年一季度好转,营业收入同比跌11.21%,净利润下滑30.3%。全年利润同比减少46.5%;去年奥康女鞋销售收入同比锐减达30.4%,男鞋降幅为11.5%。
福建晋江是鞋业的主产地之一,数据显示,2013年,晋江的多家上市鞋服类公司的营收利润双双出现了下降,安踏、特步、匹克、361度等公司总共关掉了上千家终端零售店,仅七匹狼一家就在2013年大规模关闭了500家门店。而总部位于北京的的李宁集团,从2012年至今,减少的门店更是高达近1400家。
今年上半年,鞋服类关店的势头有增无减,安踏的门店数减少了56家,李宁减少了244家,而匹克更减少了333家。女鞋品牌也不例外,达芙妮、千百度、星期六相继出现了关店、利润下降的趋势。
达芙妮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的营业额、毛利、经营利润都出现了0.8%、6.3%、61.9%的负增长。达芙妮在2014年一季度关闭了53家店铺,包括12家直营店和41家加盟店。千百度也在压缩门店,其一季度净减少54家营业网点,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约8.6%。
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称,制造成本压力在近年来普遍存在,这是造成鞋业利润普遍下滑的原因之一,但关键的是目前行业仍处于产能和供给过剩,这种过剩并不是简单的供大于求,而是行业的供给仍同质化严重。在李鹏看来,这种同质化给鞋类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库存压力,部分企业为了清库存而低价促销,让鞋业利润不断下滑,陷入恶性循环。
库存居高不下的企业名单可以写下李宁、奥康等一长串名字。而红蜻蜓本身就是个很好的例子,2011~2013年,红蜻蜓营收分别为27.18亿元、30.68亿元和32.2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52.58%、13.64%和4.85%,增速明显减缓;但相反地,库存却显著攀升,2011年末、2012年末和2013年末公司存货的账面价值分别为4.97亿元、6.06亿元和6.23亿。
因此,短期内鞋服业不论是运动品牌还是时尚品牌,去库存与关店潮仍是行业主旋律。
逆势扩张前景难料
在“关店潮”汹涌之际,红蜻蜓为何选择逆势而动?
公司招股书显示,目前红蜻蜓拥有超过4400间专卖店,但从其构成来看,其中3833间是加盟店,占营销终端总量的86.56%;在仅有的595个直营终端中,545个是商场店,支配权掌握在商场手里,真正掌握在红蜻蜓手里的直营独立店只有50间,仅占营销终端总量的1.13%,对营销渠道的控制力较弱。
而对比同类公司,红蜻蜓在自营渠道上明显处于劣势。星期六鞋业合计品牌连锁店数为2363个,其中自营店1868个;达芙妮共运营6702个销售点,其中自营店达到5472间;千百度共有2286家门店,其中直营店的数量为1556家。
此次,红蜻蜓将募投项目重点放在了直营店建设上,拟使用8.67亿募资建设130间直营店,目的正是在于改变这种情况。
但这种扩张在目前是否有效让人怀疑。
事实上,近年来上市的鞋服类企业均无例外的选择了借募投扩张门店的模式。在2009年星期六上市前的公开路演中,星期六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泽民曾公开宣称,“发行当年及未来两年,开设星期六品牌和索菲娅品牌连锁店各3000个左右。”但到2012年,实际开店进度仅完成65.6%,开店成本远高于IPO时的预期成本成为制约其扩张的主要原因,星期六鞋业甚至一度出现门店开三家关一家的局面。
而提高直营比重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直营意味着公司要承担门店的所有成本和经营风险,在当前商业租赁成本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公司陷入净利润大幅下滑的泥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