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414—466),字明远,南朝宋北东海郡(治今涟水县境)人。出身寒庶,曾从事农耕,自称“负锸下农”。他自小便有文学才情,因献诗给临川王刘义庆,得到赏识,擢为国侍郎。以后曾做过秣陵令、永嘉令。
鲍照工于诗,尤长于乐府,为“元嘉三大家”之一。他的诗歌独具特点,感情奔放,语言质朴,但又讲究炼字炼句,音节抑扬顿挫,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拟行路难》十八首,是他诗歌的代表作。沈德潜在《古诗源》中称赞他的诗“开世人之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杜甫曾有“俊逸鲍参军”的诗句,透出他对鲍照诗歌的推崇。特别是七言歌行,经鲍照的革新改造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对后来七言体诗歌的日益繁荣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所作的文、赋,如《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等皆为名篇。有《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石寿棠,字带南,清代安东县(今涟水县)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为淮北名孝廉。为人清廉耿直,与世无争,常以闭门用文自娱。
石家七代业医。石寿棠幼年读书时,家长就开始用医家所必备的常识作为教学内容之一。他“朝而儒,夕而医,历数十寒暑如一日”,虽然中举,亦未曾废止。故“才识既高,学术并茂”。他有感于当时医学界“言其当然,而不识其所以然”、“昧于其原,而仅逐其末”的状况,著《医原》一书,欲“因病之原,探医之原,并探原中之原”。《医原》凡二十论,分上、下两卷。上卷论述了疾病的生理病理及四诊等问题,下卷分别论述了内伤、燥、湿等问题。全书将“歧伯之奥旨,仲景之秘思、中法西法之妙用,一以贯之”,引文广博,深入浅出,见解独到,多发古人所未发,对后世医学有很大影响。
鲁一同(1805-1863),字兰岑,一字通甫,山阳(今淮安市)籍,世居安东(今涟水县),成年时曾移居清河(今淮阴市)。父亲鲁长泰,字特山,郡庠生,以书画有名于世。擅画乌,尤以画鸡见长,世称“鲁鸡”。一同生而颖悟,六岁通古音,能诗善对。还工诗善画。建宁张际亮在道光时以诗名闻全国,号称“小太白”,读一同古歌行,自以为不及。清末目空一代的李慈铭称赞说:“通甫诗气象雄阔,浩荡之势,独往独来,传之将来,足当诗史。”著名学者钱仲联也赞一同鸦片战争时期的《三公篇》、《有感》、《重有感》等爱国诗篇“魄力沉雄、苍凉盘优”,“嗣响杜陵”,“在道光年代,他是江苏诗坛杰出的一人”。著有《通甫类稿》、《通甫诗存》、《白耷山人年谱》、《邳州志》、《清河县志》等10余种及《鸡》、《梅》等画传世。
娄道者(960-1022) 名守坚,自号道者。宋建隆元年(960)生于涟水军丁湖口。幼随父兄业渔,后被送城西承天寺为僧,通医。祥符三年(1010)五月皇太子生,昼夜啼,诏天下能止啼者进宫诊治,娄道者应诏,治好太子夜啼,真宗帝大喜,赐号“证因大师”,住持承天寺。乾兴元年(1022)涅盘 ,乡人将其衣物葬于淮河赤岸,名“卧佛岗”,又在寺内建小塔,将舍利藏于塔下,天圣八年(1030)仁宗帝赐名“妙通”,改承天寺为“能仁教寺”,娄道者死后,有关他的神话传说很多,一直在县内流传。
米芾 字元章,襄阳人,宋代著名书画家。绍圣年间知涟水军。博古好学,工诗文,尤精翰墨,自成一家。酷爱石,遇奇石即拜,人称“米癫”。守涟两年,多惠政,任归满,囊橐肃然。且涤墨笔于池,以示清白,后人称此池为“米公涤墨池”,在池畔建“米公亭”,以示怀念。
安孝 字其止,名安东县人,岁贡生,历任湖州、虹县、广德州、永州教谕及晋王府纪善,后辞官回家,卒年72岁。著有《孝行》、《善行》、《拯溺》、《救焚》、《圣谕训士解》、《守令芳绩》、《三戒臆说》、《尚行编》、《攻玉锁言》、《太极纂要》、《治事发明》、《明伦教略》等书。
周一清 字维先,明安东县人。初随山东茅道士学驱邪术、求雨术,后从道教教主张真人处学得正一法。张真人将他带到北京,考中正一左赞教。卒年70岁,葬于安东城北,其墓现尚存。对于他,县内有很多神话传说。
孙悫 字澹庵,清安东县人,少有“神童”称号,县诸生。他博览群书,努力钻研经世致用的学问,老师、宿儒都很器重他。平时慷慨好义,乐于为民办事。曾选州司马不就,寓京师十年,淡然名利,若在僻野。晚年归来,河督靳辅要他修建茆良口闸和中河堤工程,他都承办,要他做官,却推辞不受。
陈书同(1909-1969),字一通,涟水县大东镇陈大庄人。民国17年(1928)秋,进涟水县立初级中学读书,经同学吴长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涟城区工作委员会委员。
陈书同回涟水后,任中共程集区区委委员,参与领导了涟水“八·一”暴动及大程集暴动。暴动失败后,调任淮安城区区委书记。民国20年(1931)春调任共青团淮阴县委书记。秋,调任中共涟水西区区委书记、县委巡视员、东北区区委书记等职,民国21年夏调任中共泅阳县委书记。民国23年春被调到涟准边境工作,因处境恶劣,以响水盐滩小学炊事员身份作掩护。 民国29年8月八路军主力来涟,八团上升为主力,陈任作战参谋。民国31年1月调任涟水县民兵总队长,不久兼任独立团团长。民国32年9月到华中党校学习,参加整风,经华中工委决定恢复了他民国28年以前的党籍。民国33年7月任淮阴县县长兼警卫团团长。民国34年5月至36年12月,先后任中共淮阴县委副书记、书记等职。民国37年1月调任中共苏北第六行政区委委员、城工部长和社会部长。民国38年调任盐城行署专员。1952年6月任中共盐城地委书记。1954年秋任中共江苏省委经委副主任、计委副主任。1955年9月任中共江苏省委财政贸易工作部部长。1956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63年因脑瘤住进北京协和医院手术治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