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名俗

家乡区县: 枣庄市市中区

       鲁南地区有个地方剧种叫柳琴戏,因主奏乐器柳琴形似一片柳叶而得名。五六十年代的电影《铁道游击队》中小坡弹奏的那个“土琵琶”,就是我们所说的柳琴。柳琴在柳琴戏乐队中起着灵魂的作用,戏剧在当时曾风靡一时,只要“嘎嗒”一声,那拉腔、那段子,就会在听众的耳边飞扬。如果没有了柳琴,也就没有了柳琴戏。

      “山东快书”是山东独具特色的一门说唱艺术。它是以《水浒传》中“武老二”为原形,编写的说唱材料。先是用竹板和钢板伴奏,在街市庙会上说唱,这种艺术形式原无名称,被世人称为“说武老二”。后来戚永立将此艺术传授于高元钧。高元钧对“武老二”的说唱进一步进行了艺术加工,去掉了荤口,在全国曲艺界形成了独特的门派。1949年初,高元钧在上海演出,文艺界依其源、语言、代表性节目的内容诸特点,始定名为“山东快书”。

      鼓儿词又名“小鼓”、“木皮子”。创始人为清嘉庆年间邹县石元朗,创立“石门”后已传十代,有近200年历史。主要流行地区为鲁南邹、滕、峄诸县农村及枣庄市部分地区。曲调原为读书人吟诵调与当地流行的李翠莲小调结合演化而成。演唱者多为不第的读书人,故书目皆系自编,效曲阜贾凫西故事。击矮脚小皮鼓,敲木制手板,揭抄本演唱,俗称“揭叶子”。因系无弦索伴奏的吟诵唱法,曲调因人而异,极不固定,多受花鼓、渔鼓影响,因此可说是山东产木板大鼓。

      青檀庙会以“宗教文化”为中心,含有“大运河文化”的渊源,峄县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是台儿庄大战的战场,具有“战争文化”的色彩,庙会是以青檀树、石榴等独特的生态园林为仍托,融历史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文化空间,以历史悠久的青檀庙会为代表,辐射一方。在鲁南苏北、运河两岸的微山湖东至兰陵,从枣庄至徐州的范围内形成传统型、集约型的古庙会群体,如峄城古会、阴平古会、铁脚山古会、仙人洞古会、仙桥古会、白山古会、火神庙古会、二郎庙古会、古邵、金陵寺、底阁、峨山等20多处。

海边看日出(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