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治水人
——掬一抔清水为家乡
事物整体之所以能呈现美的态势,往往得益于其内部组织的和谐、共融, 一场治水的时代战役,诸暨打得风生水起,其根本影响因素是人,诸暨人将对这一方秀美乡村的爱融入治水事业的每个瞬间。
去年年底,诸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热情驱走了冬日的寒冷。全省“千万”工程永嘉现场会后,诸暨便开始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前期调研工作,市里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及部分技术人员,到桐庐、富阳、安吉等地实地参观,零距离感受先进县市的污水处理成效;成立了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农办、发改、环保、建设等职能部门主职领导为成员,各部门明确分工,全面配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办,抽调相关成员单位共计11名专业人员成立工作组,具体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落实和推进。
很快,“要我治”转为“我要治”的全民治水氛围在诸暨群众中形成,并由此产生了“治水”名义下的诸暨捐款现象。截至今年8月25日,全市已累计捐款9319万元,实际到账7465万元。其中诸暨市建筑协会捐款300万元,并牵线19家企业与20个全面治理村结对,共同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正如一条彩虹有7种不同的美丽颜色,在诸暨农村治水的大背景下,各个村子落脚本地,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形成了独属自己的一道风景,共同织就诸暨乡村的水之美:岭北镇金湾村绘好“走向图”“责任图”“考核图”“宣传图”,精细化管理生活污水,对原有14只集中式污水处理池进行维修,新建2套一体化处理设备;江藻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协调处理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商和行政村之间的关系,成立工程项目部,将工程相关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制作成工程联系卡, 便于及时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马剑镇龙门村村民质量监督员,每天与施工队同时上下班,以监督及保障施工工程的质量;安华镇实施“一天一统计”制度,紧密跟踪工程进度,每天开挖几米、铺管几米、建池几只等具体工作情况均详细登记在册;浣东街道针对村情实际,建立了“一户一档”制度,对每户农户接纳的污水种类、材料的使用量、满意度评分表等情况统一入档。
市农办聘请的工程师周清校的办公室存放着三瓶特殊的水,第一瓶是淤黑的污水,水质浑浊不堪;第二瓶是泛黄的水,水底积着一滩类似淤泥的东西(实为厌氧菌);第三瓶是纯净透明的水,三瓶逐渐变化的水恰好演示了污水处理的全过程,也表明了他对污水处理工作的挚爱。作为研究该领域20余年的专家,早在2009年,周清校便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传到了大洋洲的密克罗尼西亚,为当地民众提供全新的污水处理方式,指导波纳佩州和丘克州成功建设5处沼气工程,并举办了2场沼气推荐会,吸引密联邦政府高官、美国驻密使馆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2012年,密克罗尼西亚议长专程到诸暨,考察污水处理技术。
“水污染问题受世界各国的关注,推广污水处理技术,是为了让更多的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净化,让老百姓能够享用实实在在的放心水。”去年一年,周清校下乡100多次, 他记不清在草塔、牌头、江藻等乡镇走了多少路了,村民们经常在实施污水处理工程现场看到周清校的身影,并亲切地称他是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土专家”;市农办每年组织污水处理技术培训会,周清校每场必到,向各村主职干部和泥水匠讲解工程实施要领。在诸暨,有很多个“周清校”,行走在溪边林间,将浓烈的赤子情怀倾注于脚下,走出了一条条清澈溪流,展开了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如水画卷。
对很多人来说,乡村是生命最初的起点,一座老房子、一棵树甚至一缕划过水面的光线,都长在了内心最柔软处,无论经历怎样的时间洪流,多年后,依然会想念它的名字和最初的样子。最美不过乡村,最甜不过乡间水,乡村滋养了人们的心和魂。如今,诸暨人的心灵脉络和水的纹路契合,潺潺的流水正以明净的身姿,舞动着诸暨美丽乡村的天然韵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