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临河县城所在地,最早有一户姓强的人家开油坊,叫强家油坊,定为县城后,人口渐增,但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也还只是一眼从东看到西的一条街,周围有些散布的土房。六十年代初,临河县医院盖起两层楼,被称为“医院大楼”,是临河最早的楼房,引得好多人前去观看。七十年代初,巴彦淖尔盟委和公署迁到这里,才逐步形成了日渐繁华的胜利路和新华街。而今,巴彦淖尔城区人口已近25万,新建的小区一个比一个漂亮,楼房设计一栋比一栋别致,每年去一趟,都让你感到楼房更多更高了,公园、广场更整洁了,夜晚灯光更绚丽多彩了。农村也早已不再是“坷垃垒墙土坯房”,而是家家“前栽柳,后栽杨,玻璃窗子砖瓦房。”生活习俗也逐步走向文明。比如吃西瓜,早年是一个西瓜一开两半,用大拇指溜着瓜瓤挖着吃,后来是一个西瓜一开两半,给你双筷子夹着吃,再后来一个西瓜一开两半,递你个勺勺挖着吃……现在也都学会切牙牙儿,一牙一牙儿拿着吃。来人待客也不再光是大肥肉片烩酸菜,而是煎炒烹炸样样有。只是那待人的实在、大气、热情,仍不减当年。
前些年一说巴彦淖尔特产,人们就会说到西瓜,华莱士蜜瓜和大白菜,曾几何时,呼市、包头机关厂矿搞福利,初秋要开上大卡车去临河拉瓜,深秋去拉大白菜,而今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物流畅达,河套的西瓜和大白菜都不再抢手,只有蜜瓜每年仍远销京津及南方各大城市。时下巴彦淖尔最著名的特产当数恒丰集团生产的河套雪花粉,此外有葵花油、葫麻油、黑瓜籽、金川保健啤酒等。有人说巴彦淖尔是个美食城,不光指生产上述的精美食品,各大饭店的特色菜肴也令人两腮生津。笔者有个朋友大嘴吃八方,他说吃来吃去,还数巴彦淖尔的饭菜花样繁多,也最实惠最可口。如今巴彦淖尔的餐饮远近闻名,越做越大,越做越火。曾在自治区首府名噪一时的“烩菜大王”就是从巴彦淖尔打出去的,正火爆京城的西贝莜面,其经营者贾国龙就是土生土长的巴彦淖尔人。还有人说巴彦淖尔是美女城,笔者二十年前曾听一老干部说,他三十年代初到巴彦淖尔,就为这里的美女所震惊,今日巴彦淖尔是否仍美女如云,笔者不便妄论。其实巴彦淖尔还是一座逐步走向繁荣的商贸城,人们都说那里买卖好做,钱好挣;说巴彦淖尔人厚道——后套人都是厚道人。是否实情,不信去看看好了。
你去了巴彦淖尔,无论是投资发展,联系生意,还是旅游观光,或探亲访友,出差办事……
到了那里,都会让你感到那是一片独具魅力的让人乐不思蜀的宽松和谐的乐土。这就是巴彦淖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