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成立大会上致词时,市委书记张仲灿这样评价“诸暨人”:“诸暨人创造的最为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创造了具有诸暨特色的‘诸暨现象’,继承、创新和完善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诸暨精神’。”
历史一脉相承,它需要我们去总结,去完善。因此我们不妨说,在省内外创造了诸多奇迹的“诸暨现象”,以及兼具了江南、北方性格特质的“诸暨精神”,莫不是一代又一代的诸暨人共同培育、相互传承的结晶。这其中,诚如张书记在前面这段话中所说的那样:诸暨乡贤是“诸暨精神”最忠实的实践者!
有人曾经这样评说,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在开放之初就能取得成功直至今天的辉煌,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全世界华人华侨强烈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这样的赤子丹心,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更是彰显得令全世界为之咋舌。
同宗,同文,同根,同源,其智慧与力量的凝聚,足可撼山!易水!
在诸暨提出“争进全国二十强,建设和谐新诸暨”战略目标的今天,在诸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今天,如果能凝聚全国、全球的“诸暨人”的智慧与力量,宣传诸暨,建设诸暨,那将是何等巨大的力量!
而事实上,乡贤们对家乡的支持与回报已无以胜数,并几乎涵及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作为“娘家人”,我们除了感动、感激,是不是还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是不是应该为他们营设一个温馨、有情的“娘家”?
远离家乡的“游子”不言,但“娘家人”不能不有所行动。由是,“诸暨人联谊总会”就在这样的宏观考量中,闪亮地登上了前台。
二
有道是“四海之内皆为兄弟”。但不可否认,大多数情况下,这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诸暨人却对此作出了真诚的回答。
诸暨人质直,尚义,有着比一般人更强一些的地域认同。曾几何时,“京有一运动,诸暨必有一运动;省有一运动,诸暨必有一运动”。而今,时时耳闻的“我是诸暨人!”依然是一道让人震撼、又回味无穷的风景。
目前,散居在全球各地的20多万诸暨人,已在许多地方成立了“同乡会”,以求经常能一闻乡音、一吐乡思、一抒对家乡的眷爱之情。而在香港,在美国,在加拿大,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诸暨同乡会”无不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尤其在台湾,诸暨籍人士虽不是最多,但“诸暨同乡会”却是全台会员最多的一个同乡会。
显然,这是缘于一种天然的故土认同。他们无论走遍天涯海角,身上永远流着古越的血,说着古越的话,秉承着古越的个性。
因此,今年春节前后,当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将家乡人民的新年祝福带到北京、上海、沈阳、深圳、郑州等地时,在当地工作、创业的诸暨人迅速行动,纷纷成立了更具规模的“诸暨人联谊(分)会”。
这是他们对“诸暨人联谊总会”的即将成立的响应,更是对家乡召唤的响应。
这就是“诸暨人”!
三
在当今中国,没有一个群体像“温州人”那样,能为全国、为全球所瞩目,这当然是因为他们敢想、敢做、敢闯、敢冒,也因为他们敢领改革开放之先、创业创新之先、思想解放之先。但真正把“温州人”升华为一种品牌、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无形资产的,或许要算他们吃的另一只“螃蟹”——2003年10月举行的“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
而随之而生的一个“世界宁波帮大会”,同样也让世界记住了宁波,记住了“奉帮”、“宁波帮”、“宁波人”。
那么,同样敢闯、敢冒、敢胜的“诸暨人”,何尝不能通过“诸暨人联谊总会”而让“诸暨人”成为一个品牌、一种文化!
我们总说:十月怀胎。其实,“诸暨人联谊总会”,何尝不像一个新生儿,她的呱呱落地,也足足孕育了6个月!
2006年11月,由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杨元清为组长的诸暨人联谊总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同月,市委、市政府从市委办、市府办、统战部、民宗局、台办、工商联、人事局等部门和单位抽调精干人马集中办公,拉开了诸暨历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壮举”的帷幕——诸暨人联谊总会筹备工作办公室悄然启动了。
说是悄然,其实只是对有形的“办公室”而言。而作出这样的决策,和对决策的不断完善,则可以追溯到市十四次党代会、十四届二次全会和十五届一次人大会议。
筹备期间,多达5000名乡贤的“家底”被摸清,几千封饱含家乡人亲情的《致诸暨人的一封信》将爱意融进乡贤心田。
市四套班子领导都对筹备工作作出了指示,市委书记张仲灿、市政协主席孟法明更是亲自审阅联谊总会章程、组织架构、理事会人事安排,甚至缜细到成立大会的每一个实施方案。
“诸暨人”,一个曾经普通的名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重视、被大写。在乡情的召唤下,许多诸暨精英已齐聚于“诸暨人”的麾下。
可以相信,既有“聚四海诸暨人心”在先,那么“续千年古越情缘”,就不会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因为——
诸暨,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诸暨人,是我们共同的名字;
诸暨话,是我们共同的声音;
诸暨的腾飞,更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