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什大酥
津门什大酥大酥是天津传统风味宴会中的配套甜酥面点。以制作精细,造型美观,香酥可口,风味独特著称。早在晚清的《津门纪略》中就有记载。清末民初的天津满汉全席菜单中,什大酥为四酥点(甜、咸)中的一个,与饭后四茶点配膳。北京饭馆的满汉全席也常以个大酥和天津包子做为甜咸点心上桌。什大酥是天津菜中酥点心的总称,馅的花色品种都在20种以上。
制法(以5千克主料,出成品200个标准):
(1)酥心:富强粉2千克上屉蒸熟、晾凉后过箩,加入大油1千克反复揉搓成团,和成油酥面。
(2)酥皮:大油500克溶化在1--2千克温水中,与富强粉3千克搅匀和透,制成水酥面。要使皮面和酥心的软硬程度相近(比烙饼面略软),以便在包帧⑦λ止讨心懿愦尉龋植煌饴丁?br> (3)糖馅:富强粉100克用开水烫熟,调成浆糊,富强粉300克上屉蒸熟过箩,与白糖2千克、香油200克、少许糖桂花,一起揉搓成团,做成糖胎。分别加上切碎的五仁(核桃仁、花生仁、瓜子仁、杏仁、松子仁),瓜条、青梅、果脯、葡萄干、玫瑰即可做成各种糖馅;加上轧碎的芝麻、精盐,就可做成甜咸馅。此外,还可将红小豆、红枣、莲子、红果等蒸熟后去掉核、皮,过细箩擦成茸泥。然后坐勺,分别与果料以1:1左右的比例加白糖和少许水、香油熬成糖汁,下入茸泥后再放在文火上炒制上澄沙馅、枣泥馅、红果馅和莲茸馅。这是什大酥中较高档的馅,可配合高级宴会制作酥点用。
(4)酥条:把水酥在擀成中间略厚四边薄的“圆饼”,放上团成球状的油酥,像掐包子一样包紧,按扁后擀成长方形,再将前后两边各1/3向中间对折,再转个擀成长方形。经3--4次对折后,能透过皮,看到里面的油酥,再从外向怀里卷成圆筒形,搓成2厘米粗细的酥条备用。
(5)包制、炸制(实例): ①莲花酥(横酥)——将酥条揪成剂子(每个20克左右),破口向两边用手按扁,包入糖馅(任取一种),团成高桩馒头形,用刀片在上半部划4刀成米字形,最好是切开酥皮不露馅。勺内大油打干净,烧至五六成热,将莲花酥胎码放在平笊篱上,浸入油中,用手勺盛温油烧“花心”部分,使“花瓣”展开,再用温油炸透出勺。放在盘中后,用淡粉色的白糖,撒在“花心”上即可。 ②酥合子(立酥)——将酥条切成约1厘米长的段,放倒后按扁(直径4-5厘米),上下各一片包住糖馅,边上压紧后捏成细花牙子。下勺用温油炸制,注意翻动不出阴阳面,两面炸成金黄色,即可出勺上桌。 ③马蹄酥(直酥)——将酥条切成8--10厘米长的段,再从中间顺刀劈成两半,将其中的一条,酥层向外,用双手捏住两头,由外向里卷成马蹄形,接口处捏紧,下温油炸制,然后酥层向上装盘撒白糖,什锦小料上桌。
特点:香酥、柔脆,美味在口,情满津门。
桂发祥麻花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是天津麻花最正宗,秉承传统工艺的百年老字号麻花老店,与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并称的“天津三绝”,并位列其首。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是经过反复探索进行创新,每个桂发祥麻花中心夹有一棵由芝麻、桃仁、瓜籽仁、青梅、桂花、青红丝及香精水等小料配制的什锦馅酥条。麻花成型后,放进花生油锅里在微火上炸透,再夹上冰糖块,撒上青红丝、瓜条等小料,使炸出的麻花酥软香甜与众不同,创造出的什锦夹馅大麻花。因店铺曾坐落大沽南路十八街处,人们又习惯称其为十八街麻花,十八街改造后又在距原址200米处,新建了桂发祥大沽南路店。桂发祥麻花有50克、100克、250克,500克、1000克、5000克、8000克、历史典故 制作方法
1.在炸制麻花的前一天,用3.5公斤面粉加入500克老肥,用4升温水调搅均匀,发酵成为老肥,以备次日使用。
2.用取3.5公斤面粉,用550~650克热油烫成酥面备用。
3.用烫好的酥面,加入白糖3.25公斤,青红丝各110克,桂花275克,姜片175克和碱面25克,再放入冷水1 750毫升搅匀,用500克干面搓手,把面搅和到软硬适用为度。在搓条过程中用铺面1000克。
4.将剩下的干面16公斤放入和面机内,然后把前一天发好的老肥掺入,加入化好的糖水,再根据面粉的水分大小,不同季节,倒入适量冷水,和成大面备用。
杜称奇火烧
杜称奇火烧的介绍:
杜称奇火烧是因创始人的姓名而得名,迄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因有多种馅料,颇受大众欢迎,堪称津门烙制佳品。其中以什锦馅火烧最为有名。
杜称奇火烧的特色:
外焦里嫩,香甜酥脆。杜称奇火烧的制作材料:
精面粉500克,绵白糖125克、瓜条、核桃仁、熟芝麻、橘丁各8克,芝麻油100克。
糖炒栗子
甘果中的栗子,是人们嗜食的佳品,吃法多样,因地而异。天津糖炒栗子你吃过吗?你会做天津糖炒栗子吗?天津糖炒栗子有何营养价值呢?今天饭菜网的小编就和大家说说关于糖炒栗子的具体做法步骤。
糖炒栗子的具体做法步骤
甘果中的栗子,是人们嗜食的佳品,吃法多样,因地而异。江南剥栗肉与枣共煮叫栗枣汤;壳劈之为
半,加盐煮之曰“盐水栗子”。北方冬季把生栗放在篮子里,悬之檐下晒之数日,等到果实干缩,生而食之,其味更甜,叫做“风甘栗子”。至于腊月初八制腊八粥,栗子更为粥中不可缺少之物。京华北海“仿膳”名产小窝头,据说由栗子粉制成,昔为宫中御用供慈禧太后佐餐。现在最普通的吃法,唯推“糖炒栗子”。用砂置铁釜中,加以饴糖置火上炒热,投栗其中滚翻炒炙,熟后栗壳呈红褐色,去壳后果实松、软、香、甜,为小吃珍品。中国为产栗之乡,质优首推燕冀。史记载:“燕秦千树栗,其人与千户侯等。”可见出产之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