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侯祠
位于镇淮楼东100米处。原建有大殿、中殿、前殿及一些附设建筑。大殿门朝南,典雅古朴,建筑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大殿中置有韩信及侍从的泥塑偶像。过了中殿来到前殿,前殿大门额上书有“汉韩侯祠”四个大字,祠中存有“精白乃心”、“国上无双”、“兴汉三杰”等匾额。祠内悬有几副槛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奠数千里长淮,神留桑粹;开四百年帝业,功冠萧曹。
关天培祠
关忠节公祠大门南向,大门对面原为照壁,照壁南有一空地是为祭拜忠节公的官员临时停放轿、马的地方。原门厅为三间两面有狮子盘球石笋,门上有狮子头门环。门厅内正中有一栅栏,两面为忠节公的执事牌。祭拜的官民从木栅栏两边进入祠堂。门厅内南檐上方面对大殿并排有三块匾额,中间为“谥忠节”,左首为“敕封振威将军”,右首为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月赐号“法福灵阿巴图鲁(系满语,指对英雄的美称)”。庭院内西有厢房六间,东有厢房三间,厨房两间,在门厅东侧有一偏门,平时由此出入。
在祠堂庭院的北边是三间大殿,正中为一高六尺的神台,神台上有金丝楠木制作的碧纱橱,内安放着关天培官服塑像,神采奕奕,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两旁是两个侍从塑像,一侍从手持宝剑,一侍从手托兵书。塑像上方梁上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御书匾额一块,上书“为国捐躯”四字。在神台两旁悬挂林则徐听到关天培殉难的噩耗,悲痛欲绝,愤而挥笔写下的一副挽联: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同坎土禀,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联语如泣如诉,然而也锋芒毕露,矛头直指琦善等一伙卖国贼。 关氏后裔建关忠节公祠制作此联悬于祠堂中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惹起祸端,请当时淮安的大书法家周木斋重新书写此联时,策略地将“何人”改成“何时”。现悬于关祠的林则徐的挽联即是修改后的了。民国时,原国民党江苏省教育厅长周佛海亦制一匾悬于塑像上方二梁上,上书“威震华夷”四字。
最佳旅游季节
受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春秋最适宜出游
历史文化
道光皇帝听此噩耗,亦感到失去一位将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五月御制祭文,祭奠关天培。并且对关天培“优恤子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袭职位,并给关天培忠节谥号,入祀昭宗祠(位于北京崇文门内,祀将帅之臣)”,后又在虎门建立祀关天培专祠,且“赐葬如礼”。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忠节公之子遵其祖母吴太夫人遗嘱,用朝廷所发抚恤金和从家庭、亲友、有关部门筹借的资金在县东街建造了“关忠节公祠”,以祭祀民族英雄关天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