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民俗--【二月二龙抬头】

家乡区县: 淮安市淮阴区

【二月二龙抬头】

淮阴民间俗称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把这一天叫做“龙头节”。

传说,这一节日起源于伏羲氏时期,伏羲氏,是传说中远古时最能干的“三皇”之一。他教人结网、捕鱼、打猎,还教人把渔猎来的鱼虾兽肉放在陶器里煮熟了吃。后来的“五帝”以及历朝国君、皇帝,也都效法伏羲氏,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这种活动,已作为必须实行的一项国策,意在鼓励农民种田。为什么选择在农历二月初二?从农时季节来看,这时正处于春耕生产的开头,迫切需要上至八十三(老人)、下至把手搀(小孩)都来为春耕出一份力气。这时,君主一带头,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高。为什么称为“龙头节”?这是因为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物。在春耕时节,农夫都希望龙能及时地出来“作雨”,所以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封建时代,把龙作为皇帝的象征。这一天,连皇帝都出来“亲耕”了,“龙头”动了,作为“龙尾”的老百姓当然更是应当抓紧农事了。据说,“龙头节”的来历即源于此。淮阴民间与这个节日有关的习俗,是在这一天的早晨起床后,铁锨头上盛满青灰,在打谷场上,两脚不动,身子转动,手握锨柄的柄尾画圆圈,直到画满打谷场为止,这叫作“打粮囤子”,以祈求全年是个丰收年,收的粮食仓满囤溢,家家丰衣足食。另一种习俗是二月二这一天,家家户户带刚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的风俗。一是淮阴习俗有“正月不空房”的说法,婆家为了吉利,是不允许新媳妇在正月里回娘家住宿的。母亲望女心切,便趁正月刚尽的二月二这一新鲜多彩的好日子接女儿一起与家人欢聚。二是娘疼爱闺女,怕闺女在这紧张的春耕开始吃不了苦,带回娘家偷偷闲。三是二月二离新春不远,各家多少还有一些过年时余下的肴馔糕饼,亟待出嫁不久的闺女回来共享。还有一种习俗是,在此日用麦秸等捆扎成长长的、摇头摆尾的草龙,由三五个小伙子架起来耍着,并且伴以敲锣打鼓,在村庄游走,表达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丰收年的心愿。

我是坏小小子(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