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地处江苏北部大丰市境内,但一个名为“上海农场”的区域却“人如其名”真的属于上海市管辖。上海怎么会在江苏大丰有个“后花园”?
大丰市委宣传部新闻处负责人透露,上海农场归上海市管辖,是上海在大丰的3个“飞地”之一──除上海农场外,还包括川东、海丰农场,面积近50万亩。该负责人表示:“沪丰两地的历史渊源很深,近年的合作关系互动密切。”
在大丰市内公交车站宣传栏上,“上海飞地”还是大丰的四大城市名片之一,与麋鹿之乡、湿地之都、黄海港城置于一起宣传推荐。
“飞地”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指一块土地属于某行政区管辖但却不和本区相连。简单来说,如果一个行政主体拥有了一块“飞地”,它只能借道或者说“飞过”其他行政主体,才能到达该“飞地”。
溯源:8万知青留下一个“海派大丰”
上海市驻大丰的农场,最早的是上海农场,创建于1950年初。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突击收容了游民5000多人。为保障上海的粮食生产,也为了保障战争游民的安全,1950年初,华东局、上海市委派员与苏北人民行政公署商定,划台北县(今大丰市)以四岔河为中心的20万亩国有荒地作为安置上海无业游民和犯人劳动的垦区,命名为上海农场。
1968年,上海农场开始接纳第一批上海知青。由于不宜将众多知青置于劳改农场,1973年初,上海农场划出海丰农场,独立建制,后续大批知青到的都是这座农场。1983年1月,原属上海农场的川东分场划出,建立川东农场,占地5万余亩。
目前3个农场总计占地307平方公里,是上海市7块“飞地”中占比最大的区域(上海市“飞地”面积一共约370平方公里,位于江苏和安徽),相当于上海市总面积的二十分之一。
说到海丰农场,便不能不提到上海知青
1968年10月,第一批5000多名上海知青来到大丰,到1982年从新疆又转来大批上海知青和管理人员,前后有84000多人在此工作。在上海知青聚集最多的1973至1978年间有多达50000人在海丰农场生活。1980年后,多数上海知青先后返回上海,部分知青如今也是不少岗位的中坚力量。
像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便是1968年第一批5000多名到大丰的上海“老知青”中的一员。彼时他待在仿部队建制的庆丰二队,当时还用“李援朝”的名字。1972年他离开大丰回沪深造。1998年,时任国家文化部副部长的李源潮还带着妻儿从北京回大丰“探亲”。
上海知青的大丰岁月也诞生了一代“海丰少年”,专指上海知青在大丰工作、生活期间养育的后代,约有4.6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海丰农场一大队600多人中,有100多人成为夫妻。
经过大丰上海农场60余年的发展和84000多名上海知青的多年生活,大丰当地也形成了一道“海派大丰”人文地理风景线。上海话、上海菜以及上海习俗随处可见,处处弥漫着上海韵味。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2007年,大丰市政府、上海光明集团和上海海丰农场还联合筹建了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纪念馆占地88亩,征集收藏12000多件当年上海知青劳动、学习、生活的图片和实物。以知青纪念馆为载体,还拍摄了电视剧《蛙女》、《北上海1950》。此外,上海知青文化影视基地——大丰凯圣影视基地也已建成,并编撰《知青史千人口述实录》。
探今:大丰要做上海“飞地浦东”
和建立之初的历史背景一样,现今的上海农场仍然是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米袋子”、“菜篮子”。
数据显示,位于大丰市的上海农场、川东农场、海丰农场生产和供应着上海地区消费的12%的优质大米、8%的瘦肉型生猪、3%的淡水产品,并提供超过50%的优质蔬菜。
然而,大丰想要打造的远不仅仅是上海的粮食、蔬菜基地,感情纽带带动了沪丰两地经济、社会的多重合作。
拥有8万多名上海知青这一独特人脉,大丰借此专门针对上海游客设计了“追忆游”、“生态游”、“麋鹿游”和“美食游”的旅游路线组合。2008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大丰境内的中华麋鹿园和上海知青纪念馆均入选上海世博会精品旅游线路。
知青“亲情牌”带来的产业转移和投资更是近年来大丰、上海两地的热门词汇。例如2005年10月,上海光明集团和大丰市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08年共建光明工业园,仅光明生态奶牛养殖加工项目总投资就有1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推动合作的光明集团总裁曹树民也曾是大丰上海知青。如今他掌舵的光明集团2013年销售额突破了1000亿元。
凤凰网从大丰市政府了解到,自2004年开始,大丰市启动了接轨上海工作,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接轨上海领导小组,组建大丰—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会。大丰市发改委还有个专门的“接轨上海办公室”。
上海逐渐成为大丰招商引资的主要目标区。从2005年开始,大丰每年都在上海搞两次大型招商推介活动和特色产业招商活动。以2011江苏大丰(上海)投资环境推介会为例,集中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达168亿元,利用外资1.7亿美元。
2009年起,大丰把上海作为驻点招商的主阵地,在上海各区(县)设立招商站。落户大丰的上海投资项目,70%以上都来自于驻点招商、领导招商和产业专题招商。总投资逾20亿元的大丰上海纺织产业园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2009年,上海市杨浦区也与大丰市对口合作,建立上海杨浦工业园,首期开发面积2000亩。
上海方面从2008年10月陆续对大丰“飞地”调研。上海经信委专门提交了《关于将上海大丰农场作为上海产业转移基地的调研报告》。此外,2009年4月,上海市、江苏省领导还一同到大丰商议上海驻丰农场“飞地”建设,沪丰合作进入省级沟通层面。
两地的“民生接轨”也日趋便利。目前只要手持“上海公共交通卡大丰卡”,便能在沪丰两地一路畅行。沪丰异地就医委托报销也全面启动,长期居住在上海的大丰人或是长期居住在大丰的上海参保人员,可以就近在居住地指定的医保经办机构报销医疗费用。
最新消息表明,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已在大丰启动,试图探索一种新型跨省市合作共建发展经济园区的机制。正如大丰市市委书记倪峰所说,曾经联结沪丰友情的“飞地”,成了大丰接轨上海的契机,这个黄海港城正欲做成上海的“飞地浦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