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安阳县二中

家乡区县: 安阳县

 

 

学校简介

安阳二中(13张)全校在校生近8000人,教职工598人。有市级名师3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2人,省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69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00%。   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和谐、文明、素质”的办学模式,以“绘一流宏图,创一流勋业,竞一流名师,扬一流英才”为办学目标,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严谨,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校风;形成了“教书育人,满腔热忱,诲人不倦,率先垂范”的教风;形成了“勤奋好学,深思苦练,注重基础,勇于实践”的学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终身负责,为学生终生

 

胡耀邦视察安阳二中(6张)幸福营造立身之本,这就是安阳县二中的教育思想。   学校的管理策略是: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全员参与,民主管理。实行分层次三级(校级-学部-班级)管理体制,师生参与管理。   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现代化的进程,实施教学上的“七个化”,即:教学观念现代化、课程设置多样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手段综合化、教学要求层次化、学生学习主体化、教学管理规范化。   学校是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之一的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只指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本部(即南校区)。该校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没有复读班。安阳县二中分校(即北校区),属于民办性质,举办有2009年高考复读班。安阳县二中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荣誉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省示范性高中、省文明单位、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集体三等奖、全国重点科研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全国中语会导读导写研究实验基地、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先进集体、省电化教育达标学校、省五爱教育先进单位、省绿色学校、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大学生的摇篮,中学生的乐土”是社会各界对这所学校的盛赞。多年来,学校教育成绩一直名列安阳市辖区五县前茅,会考一次合格率达95%,优秀率达50%。自1997年以来,先后向清华、北大、人大、南开、复旦、武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中国科大等名校输送了54名优秀学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优美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校纪校风,严格的管理制度,过硬的师资力量,崭新的办校理念,使这里正在成为千万名学子们的求学胜地。安阳县二中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迈着铿锵的步伐向“树一流鸿志,扬一流雄风,创一流伟业,育一流名才”的办学目标奋进。历史沿革历史概述  河南省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是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她坐落在风光旖旎的洹水侧畔:西望甲骨殷墟,北瞻韩陵片石,南眺大寒仰韶文化遗址,东瞰永和石桥,千年胜迹。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学校的成长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石。   安阳县二中始创于解放前夕的枪林弹雨之中,诞生于中国共产党的温暖怀抱;党的和煦阳光,使这株风雨飘摇中的弱苗得以茁壮成长;人民群众的甘霖雨露,令其硕果累累、桃李芬芳。   1948年5月,中共漳南县委、漳南县人民政府一手创办了这所人民子弟学校——漳南师范,她就是安阳县二中的前身。1949年11月,更名为邺县师范,1951年开始招收初中班;1954年夏迁至白璧集村西,校名定为“河南省安阳第七初级中学”。1958年暑期开始招收高中班,校名改为:“河南省安阳县第二中学”,其后虽又有多次校名更易,而最终还是沿用了这一校名至今。 战火催其生春风促其长  三年解放战争对人材的急切需求是这所学校诞生的先决条件,建国后的和煦春风又是促使其茁壮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其成长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师范阶段  安阳县二中的前身是漳南师范。1947年4月,中共太行五分区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在安阳市以东设安东县(次年更名为邺县)和漳南县(以冯宿桥为界)。第二年五月,漳南县师范诞生,校址设在滑河屯(在今内黄县境内)。校长由漳南县县长侯东明兼任;不久,侯县长随军南下,校长之职由当时太行区安阳

lisaa(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