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市位于广东中部、西江中下游,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肇庆市经济发展中心区。东邻佛山市三水区,南与佛山市高明区、新兴县接壤,西连云浮、德庆,北接广宁、四会县。东与珠江三角洲腹地接壤,西与粤西相联,处于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资源丰富的西江经济走廊结合部。下辖1个街道、16个镇,全市总面积220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3万。1950年6月,高要县文化馆成立,地址设在肇庆城中路天主教堂内,人员11人。1956年,高要县文化馆迁至高要学宫(文庙),曾设有露天舞池、小戏院、象棋坛、说书台、展览室、图书室、音乐室等。1993年11月高要撤县设市,高要县文化馆更名为高要市文化馆。1995年5月,高要市文化馆迁至高要市城区南兴二路市图书馆四楼办公。1998年8月,高要市文化馆迁至高要市城区大桥路48号,文化馆大楼五层,建筑面积为1581平方米。一楼是展览厅,二楼是排练场,三楼是办公室,四楼是科技培训室,五楼是书画创作培训室,当时在编人员14人。2010年2月,高要市文化馆暂迁高要市世纪大道15号高要市博物馆内办公。2011年12月,高要市文化馆迁至高要市府前大街9号综合大楼二楼办公,馆舍面积共3510平方米。
高要市文化馆是高要市文体旅游局直属的、市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至2012年8月止,在职在编人员15人,其中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8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9人,中共党员9人。设馆长1人、副馆长3人。馆设办公室、财务组、音乐舞蹈组、戏剧曲艺组、美术书法摄影组、文艺创作组、灯光音响组、水电管理组等管理架构。馆属下有民间工艺协会1个、曲艺社8个、广场舞队8支,另外高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也设在文化馆内。馆内办公及活动场所面积达2530平方米,一楼设备仓库和馆外活动场所980平方米,馆内设有多功能演艺厅、展览厅、成人舞蹈室、少儿舞蹈室、音乐辅导室、美术书法摄影室、讲座室、曲艺室、外来工活动室、录音室、非遗展览室等10多个功能室。 一直以来,高要市文化馆坚持文艺工作“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认真履行文化工作职能,为丰富高要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每年除了配合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认真做好元旦、春节、元宵、“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国庆、市庆、中秋等重大节日的大型文艺活动外,还积极主动组织业余曲艺社、舞蹈队、艺术培训中心和文艺骨干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并负责组织实施由上级主管部门主办的广场文化活动和一年一度的金利龙舟赛文艺演出、河台开耕节文艺演出,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每年的春节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万众同庆贺丰年文艺演出活动、“颂升平 闹元宵”龙狮表演巡游活动、送戏下乡演出活动等已成为高要市文化工作的亮点,并逐步形成文化品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好评,对及时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让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把欢乐送到千家万户,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统计,高要市文化馆每年组织或参与举办的文艺活动有170多场,观众人数达10万多人次;组织或参与举办各类艺术展览二十多期,观众2万多人次;组织或参与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40多期,培训学员1000多人次;组织各类优秀文艺作品参加各种比赛,获奖较多,有力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
工作职能 一、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开展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 二、主办、承办、协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丰富全市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三、指导辅导镇、街道文化站和各基层业余文化艺术团体开展各项业务; 四、培训各类文艺人才; 五、搜集、整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组织音乐、曲艺、舞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