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语出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滕王阁为唐永徽四年(653年),唐高祖李渊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今南昌市)时所建,阁以其封号命名。进入滕王阁主要的景色当然是唐代诗人王勃笔下的赣江美景,可以一层层地眺望。自古以来,“楼以文传”或“楼以人传”。江南三大名楼,哪一处不是有诗文才有名楼。滕王阁亦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扬天下。这个故事还是值得一提的。唐上元二年(675年)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与在此阁大宴宾客,原拟由其婿撰写阁序,准备以此向众人炫耀他的文采。凑巧的是,王勃远道去交趾(今海南省)探父,途经洪州,也参与阎伯与的宴会。阎伯与假装客气请王勃执笔作序,而这位当世才子毫不推辞,顷刻之间挥笔成文。开始时间都督大为不快,离席叹息,等到有人告知佳句层出,方转忧为喜。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千古绝句而出,文惊满座,阎伯与也大喜过望,于是声情并茂的《滕王阁序》成为传世名篇。
如今滕王阁其景色远胜于昔。自南浦公园至滕王阁之间有1800米长的沿江绿化带,在阁下西侧有绿沙洲,此即诗中“江渚”。而下望赣江,波光粼粼与西山隔岸相对,暮色之中,偶见鹜飞其间,此即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原来洪州八景的“南浦飞云”、“章江晓渡”、“龙沙夕阳”等景观至今犹在。如在春夏之交登阁远眺,庐山五老峰、大日山依稀可见。
总体外观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循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正中为长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约10米长、1米高,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此碑碑文为今人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城墙的台座)。这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而新阁恰于1989年落成开放。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
内部结构
主阁:主阁的梁枋彩画采用宋式彩画中的“碾玉装”为主调,辅以“五彩遍装”及“解绿结华装”。室内外所有梁枋各明间用“碾玉装”,各次间用“五彩遍装”。
大厅:走进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这是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
主阁一层:主阁一层檐下有四块横匾,正东为“瑰伟绝特”九龙匾,内容选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二匾。
其他各层:一楼西厅是阁中最大厅堂,西梁枋正中挂有白栋材同志书“西江第一楼”金匾。
第二层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长20多米。
第三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 滕王阁圆拱形藻井
中厅屏壁有2.8米×5.5米的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
第四层主要体现“地灵”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丙烯壁现《地灵图》。
第五层也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廊檐下四块金匾,内容出自《滕王阁序》。
第五楼是最高的明层。
第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2米×5米的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
一下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有点蒙呢?那这就是我的过失了。王勃能在面对着滕王阁的景色写出那么美的文章,你们要不要也来试试。
我的营销秀主页http://wm23.cn/94zyt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