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地处五岭山地南缘,是一个周围山地环绕向南倾斜的盆地。东面是滑水山山脉,北面是黄思脑山脉,南面是一群花岗岩、低山及丘陵,西面主要是一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屏障。
黄思脑山脉 东西走向,长约40公里,横亘于市境北部,境内地貌格局的骨架山脉,对境内小气候及河流水文等自然环境有明显影响。该山脉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70余座,其中:船底顶1586米(境内最高峰)、十二旗1150米、上天堂1366米、叶顶山1124米、大竹坪顶1324米、梅花顶1384米、黄思脑1364米、芦古丁1029米。
滑水山山脉 北、北东—南、南西走向,长约60公里,纵贯于市境东部,为东部滃江盆地与中部地区的自然界线,境内地貌格局的骨架山脉。该山脉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30余座,其中,雪山嶂1397米、君子嶂1135米、滑水山1142米、洋伞×1004米。
五点梅花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长约30公里。该山脉构成中部地区与西部岩溶盆地的自然界线,主要山峰有:旗山1178米、五指山1144米、郎芒山850米、北山顶979米、五点梅花906米、马路跳顶911米。
天堂山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8公里。该山脉为南部丘陵、山地地区主要山脉,对南部降水中心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主要山峰有:鹅公脑608米、人字脑830米、莺哥头901米、天堂山790米。
浪伞脑山脉 东西走向,长约25公里。该山脉为南部丘陵、山地地区较主要的山脉之一,中部为北江“切”开处,形成大庙峡。
河流
河流水系除北江、滃江、连江三大过境河流外,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6条。
北江:古称溱水,珠江水系第二大河,有东西两源,东源浈水发源于江西信丰县石碣大茅山,西源武水发源于湖南临武县麻石坤。两水汇合于韶关市区始称北江。以浈水为主流。自韶关市区至佛山市三水区河口长258公里,经三水区思贤窖与西江汇合,主流由东平水道经狮子洋、虎门注入南海。在境内北起沙口镇高桥村,南至清新县旧横石,纵贯境内98公里,境内以南集雨面积3.40万平方公里,其中沿江两岸直属北江水系面积1817.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2.0%。河面宽畅,除个别峡谷地段外,其余河面宽在400米以上。河道坡度平缓,河床平均比降0.7‰。干流沿岸除滃江、连江汇入外,还有官田水、仙桥水、波罗坑水、黎洞水4条支流汇入。北江水系径流丰沛,汛期平均径流量115.8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74.3%。浈阳峡、大庙峡等处流道紧束。常年可通航,上通韶关,下达广州等地。
滃江:发源于翁源县船肚东,河面平均宽度80米—90米,河床平均坡度1.24‰。干流自翁源县官渡下榕角附近流入境内,沿途流经青塘镇、桥头镇、东华镇鱼湾、大镇和英德华侨茶场,在狮子口与白沙水合流后,经长湖于东岸咀汇入北江干流,全长173公里,其中境内流程69公里,集雨面积1289.5平方公里。干流沿岸还有青塘水、横石水水、小北江水、大镇水、白沙水、汶罗河水6条支流汇入,其中大镇水、小北江水发源于境内,其余支流分别发源于佛冈、新丰、翁源县。径流较充沛,汛期平均径流量39.5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79.3%。
连江:又名小北江,古称洭水,北江干流最大支流,发源于连州星子圩磨面石,上段称东陂水,至连州市区后称连江,经连州、阳山、英德3地于连江口汇入北江,全长262公里,全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干流自阳山县在境内西北部入境,境内流程80公里,河床平均坡度0.77‰,集雨面积2572.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5.4%。干流在境内经大湾镇青坑、浛洸镇张陂、西牛镇、石灰铺镇、水边镇、连江口镇在江口咀注入北江,沿岸有波罗水、田心水、黄洞水、竹田水、青松水、水边水6条支流汇入,雨量亦较充沛,汛期平均径流量84.04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81.3%。河床较平缓,易发生洪灾。干流是沟通连州、阳山、韶关、广州等主要水运航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