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种百年榕树后山建樟树林公园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城区

马安龙塘村村民生态意识强

重阳节村民会在祖庙前的古榕树下举行敬老活动。

▲村级公园里有不少形态各异的树木。

 

 惠城区马安镇龙塘村住着南宋杰出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之弟——— 文天球的后人。文天祥兄弟是我国 “忠孝文化”的代表,文天祥代表着“忠”,而文天球代表着“孝”。龙塘村文氏后人民风淳朴,对老人特别孝敬。该村的村头祖庙前种有4棵280年树龄的老榕树,每年重阳节,村里老人都要来到树下举行庆祝活动,接受晚辈们对老人的各种祝福。这些古榕树见证了龙塘村人对孝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每年重阳节敬老活动在古榕树下举行
沿着西枝江边堤坝走一段路,就来到了龙塘村。刚进村口,4棵大榕树尽收眼底。这4棵大榕树有3棵在村道一边,另一棵则生长在一座庙前。4棵树上的牌子显示为国家三级古树,树龄有280岁了。尽管年岁已大,但它们仍然枝繁叶茂,给进村村道撑起一片绿荫。
独立一侧的老榕树下有一座庙和一座凉亭。龙塘村村民文玉帘今年63岁,他告诉记者,老榕树下这座庙是龙塘村的祖庙。当年文氏先人来到龙塘村,在这里修建祖庙时,就种下了这些榕树。当年一共种下了5棵榕树,现在保留下来的就这4棵。
“祠堂距离祖庙不远,现在祠堂的后山已建成了村里的公园。”文玉帘说。记者走了10多米,来到了一座小山。小山上生长着很多樟树,形成了一个小樟树林。登山步道沿着山坡延伸至山顶,两旁种满了灌木花草。“这些樟树是我们村里人在30多年前种的,每户包种一棵。”文玉帘说,村民不仅注重孝道,且生态意识很强,樟树林在去年规划成村级公园,方便留在村里的老人休闲散步。4棵老榕树下建的凉亭,也给村民提供了休闲好去处。每年重阳节,村里老人都会来到树下举行庆祝活动,接受晚辈们对老人的各种孝敬。4棵古榕树,作为村子里最老的“老人”,也同样接受着村民的孝敬。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轰炸村子留下的弹坑成了小鱼塘
文玉帘说,随着时代变迁,200多年前修建的祖庙曾被毁,后来又进行重建,但这些老榕树历经时间和战火,依然顽强生长着,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文玉帘指着老榕树前一条路说,这条路曾经是一条惠东白花到市区的主道。“新中国成立前,很多人从这里到市区去,从祖庙再走过一小段路就到了西枝江。原来极少汽车行走,骑马、坐轿的人不少。以前这里有一个大渡口,人们要过对岸都要从这个大渡口乘船过渡。”
记者看到,祖庙前有一个小池塘。文玉帘说,这个池塘是抗日战争时日军扔下炸弹炸开的一个大坑,后来就成了一个小池塘。“因为这条路是惠东到当时惠州城的主道,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我们村一共扔了两颗炸弹,炸开了两个大坑,另一个大坑在路另一边。”当年日军从海上登陆惠州后,也曾经从古榕树前经过,这4棵老榕树见证着惠州及村子的历史变迁。“在二三十年前,这条路仍有很多人过往。后来修了马安大桥,这条路渐渐被冷落了,现在成了村道的一部分。”
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方莲花 通讯员林东明

容日伟(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