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园老村风韵犹存400年古井水仍甜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城区

d

走进生态乡村 由今日惠州网、《东江时报》、惠州文明网联合市环保局共同开展的“寻找惠州最美生态乡村”系列活动日前落下帷幕。位于惠城区横沥镇东江边的百年古村墨园村被网友投票评选为“惠州十大生态乡村”,该村今年还被评为市级生态村。墨园村有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群,其中最古老的文物建于明代。这个古村有哪些没被大家发现的美?日前,《惠州日报》记者走进墨园村,带您一睹为快。

老围屋坐落在村子深处

从公路转入进墨园村的村道,是一派秋收后的景象。村道两边平坦的田野上稻谷早已收割,稻田里一片片稻秆照耀在暖阳下。田野与村庄相连处,是一片片绿色树林。墨园村村口有一棵上百年的木棉树,上面挂着古树名木的牌子。

干净的村道两旁有一些新房子,更多的是老房子。高大的老荔枝树、龙眼树、一丛丛风中摇曳的翠竹、生长旺盛的藤蔓植物……这些形成一个个小树林,将老房子、新房子围绕在怀里。在村子的各个路口,都可看见垃圾桶。沿途不时能看见几株巨大的相思树和不知名的大树。

墨园村还是一个古村落。据了解,墨园村在明清时期就曾是周边地区的商贸文化中心,在广州、惠州及东江沿岸较有名气。墨园围、大夫第等老围屋坐落在村子深处。老围屋前面还建了一片小花园,新种上了一棵棵红继木等高高矮矮的新树。墨园围前有一口古井,距今有400多年,常年水丰,井水清澈甘甜,现在仍有村民前来挑水喝。前面还有一口池塘,池塘上方和下方相隔几米各有一口长长的池塘,这3口池塘被本村人称为 “莲藕塘”。村干部介绍,这3口池塘其实是有暗道相通,最终通到江边。“莲藕塘”意为3口池塘貌似独立,其实是藕断丝连的。

眼下,墨园村正重新疏通3口池塘,铺设了生活污水管,给村民营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村干部说,现在村里还有5个保洁员,每天都清扫,还建了3个封闭垃圾收集屋,投放了30多个垃圾桶,“文化广场周围、村里的空地还将种上20多万元的植物。”

房前屋后是绿油油菜圃,果树下养鸡鸭

往墨园村第十一村民小组方向走,沿途看见的大都是两层、三层的带院子的楼房。这里虽然没有成片的树林,但房子之间或者房前屋后的小块地大都被开辟成了绿油油的菜圃。这些生机勃勃的蔬菜装点出片片绿意,吸引了一群群小鸟在屋顶飞来飞去。

随意走进一家院子,都可以看见院子里铺了水泥。院落一角种着几棵龙眼树或者荔枝树,墙角处种着一畦畦蔬菜。墨园村村民养鸡养鸭大都是在果树下开辟地方圈养家禽。村民说,这样村道不容易被弄脏,鸡鸭的粪便还可以用作果树肥料,不污染环境,形成了小生态链。

墨园村82岁的老伯陈月在,3个儿子的楼房建在一排。他们将自家建成了生态小院子。大儿子陈耀锋在院子旁果树下围了一块地方养家禽。院子里种着龙眼、荔枝、番石榴等果树,果树下还养着几箱蜜蜂。二儿子陈耀发漂亮的两层小楼前也带有一个大院子,院子角落种着桂花树、月季花。留出来的一小块土地种上了新鲜的番薯苗,旁边一株不知名的花盛开着黄色、红色的小花朵。院子一侧有一道1米多高的墙。墙的另一侧是一个600多平方米的大院子,里面种着五六棵果树。果树下,养着成群的鸡、鸭、鹅。三儿子陈耀富刚建了一栋三层的漂亮楼房,大院子有几棵20多年的老果树,还砌好了花圃,准备种花。本报记者方莲花

相关链接

“惠州十大生态乡村”是哪些

今年8月以来,今日惠州网、《东江时报》、惠州文明网联合市环保局,开展 “寻找惠州最美生态乡村”系列活动,以结合惠州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展示惠州生态乡村建设成果。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票选惠州十大生态乡村”活动,经过20天30多万网民参与网络公开投票,“惠州十大生态乡村”名单已经出炉,分别是下源村、西溪村、芦村、墨园村、泰安村、阳光村、金桔村、前坑村、官山村和旱田村。

申报市级生态村基本条件与考核指标

申报惠州市级生态村的基本条件包括:制定了符合区域环境规划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村容整洁,宅边路旁绿化,水清气洁;村民能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近三年内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具备这些条件后,可从环保部门获取申报表格,填写自评材料,然后县(区)环保局组织初评,再由市环保局组织专家组考核验收,再讨论公示、命名。

市政府已命名的生态示范村,每隔三年还要由县(区)环保局组织复检,市环保局组织专家组复查。生态村在公示期间和复查期间,如果发现了问题,就必须按21项考核指标的内容,逐一整改。如果整改不力,将不给予命名或取消命名。其中21项市级生态村考核指标包括生活垃圾存放清运、生活污水处理、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大气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或绿化覆盖率、饮用水卫生合格等内容。 (莲 花)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容日伟(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