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八中

家乡区县: 毕节市七星关区

毕节市第八中学学校位于毕节市天河东路49号(原倒天村台子村民组卫星坝内),始建于1989年9月,建校时校舍总面积4274㎡,生均8.66㎡,其中教学楼2574㎡,生均5.22㎡,教室29间,配电房15㎡,教职工宿舍1800㎡,体育场1500㎡,篮球场3个,简易田径场一个,环形跑道300米(无沙石铺面),厕所200㎡,围墙800㎡,规划绿化面积3500㎡,(当时一片光秃,树无一株)各类设施投资数120万元。

简介

学校始建于1989年9月,毕节市第八中学位于毕节市天河东路49号,学校筹建初期,校内潘礼良任组长,戴良玺任副组长。12月,筹建组增加为四人:潘礼良、杨启孝、魏文喜、宁晓燕。

1991年又增加吴康贤、兰伟章、陈祖凤

shadow

© 2014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毕节八中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1992年8月建成,原名“毕节县第二职业技术中学”,

1998年8月将“毕节县第二职业技术中学”更名为“毕节市第八中学”。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4595人,教职工219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6人,后勤人员6人,借用6人,专任教师198人,本科学历168人,专科学历41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8人,中级教师88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地市级骨干教师14人。

从2003年开始实施“成长记录”教学管理开始,从各个教学环节上落实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建有严格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在历年的全市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始终名列全市第一。学校建立了一套有实效、有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配合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培训和外出考察相结合,实行按劳取酬制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实现了科学化、专业化管理,并坚持不懈地整治教风、学风和考风,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考风。

占地面积

学校占地面积25210㎡,建筑用地面积5580㎡,绿化用地面积5000㎡,现有校舍面积11633㎡。

经历的沿革

1992年8月招生,共10个班,学生493人。教师共29人,其中女教师13人,男教师16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潘礼良,委员宋铭正、赵连平,第一届领导校长宋铭正,副校长赵连平、戴良玺。正式党员11人,约占教职工人数的23.4﹪,

2012年,增加到60个教学班,学生4595人,在册在编教职工209人;借入教师6人,在职离岗教师3人,现在职在岗教职工218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6人,后勤人员6人。

硬件设施

学校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为后来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有教职工宿舍二栋,行政办公楼一栋,食堂一个,教学楼二栋,其中含有普通教室60间,理化生实验室6个,多媒体教室6个,学生图书室和阅览室各一个,室内体育活动室一个。

开设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健康教育等。课外活动:英语角、国旗班、篮球集训、艺术设计、电脑绘图、创建文学社、地理园沙盘制作、生物园标本采集等小组。

现任领导:校长支部书记为唐泰祥,副校长史开训、封于智,政教主任谢德明,教务主任尹丽,办公室主任张丽,总务主任翟思泽。

总体介绍

“山为翠浪涌,水为玉虹流。”倾听响水轰雷之雄壮美声,畅享倒天河畔之静怡美景。苍翠雄奇的纱帽山下,碧水蜿蜒的天河之滨。毕节市第八中学学校位于毕节市天河东路49号(原倒天村台子村民组卫星坝内),始建于1989年9月,筹建初期,校内潘礼良任组长,戴良玺任副组长。1989年12月,筹建组增加为四人:潘礼良、杨启孝、魏文喜、宁晓燕,1991年又增加吴康贤、兰伟章、陈祖凤。1992年8月建成,原名毕节县第二职业技术中学,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于毕节县教育局,第一届领导校长宋铭正,支部书记潘礼良,副校长赵连平、戴良玺。为了适应发展,便于称谓,1998年8月将“毕节县第二职业技术中学”更名为“毕节市第八中学”,原隶属关系和级别不变。[毕市府通(1998)48号文件] 八中党支部建立于1992年9月,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潘礼良,委员宋铭正、赵连平。校园的绿化,无政府拨款,无自筹资金,只有群策群力,学校领导宋铭正校长、潘礼良书记到各处寻求树苗,亲自扛到学校,每到春季学期,每位学生上交一棵木本植物,领导和老师们亲自挑选树种,然后挖坑,植树,培土,浇水,辛勤培育,悉心护理。三年以后,八中绿化略见雏形。教师共46人,该年支部换届选取产生第二届支委,支部书记潘礼良,委员赵连平、葛传熙、谢德明,正式党员16人,约占教职工人数的24.5﹪。1996年,只招收初中班,取消高中招生。毕节八中现任领导:校长支部书记为唐泰祥,副校长史开训、封于智,政教主任谢德明,教务主任尹丽,办公室主任张丽,总务主任翟思泽。毕节八中办学宗旨:“让政府满意、让社会信赖、让学生向往、让家长放心”;办学目标:“校容校貌园林化、教学设备现代化、师资优质本科化、办学管理科学化”;校训:“诚实、活泼、团结、奋进”;校风:“勤学习、求创新、做真人”;教风:“创新、务实、敬业、爱生”;学风:“乐学、善思、勤奋、践行”。 毕节八中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教职工工作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学校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大胆吸收成功经验,注重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交叉、组合,发挥综合多学科的特色和优势。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有自身特点的教学计划和管理体系。学科建设全面启动,发展势头良好。学校按照“严肃与轻松同在,情感与问题并存”的教学理念,将综合教育和基础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从2003年实施“成长记录”教学管理,从各个教学环节上落实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建有严格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历年的全市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始终名列全市第一。学校建立了一套有实效、有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配合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培训和外出考察相结合,实行按劳取酬制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实现了科学化、专业化管理,并坚持不懈地整治教风和考风,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学校现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学校现在册在编教职工106人,获“省级骨干教师”称号的有4人,获“地区级骨干教师”称号的有14人。2008年6月聂燕、白永端参加毕节市城乡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分别担任主讲和示范课。2003年4月王晓、杜颖到全市各乡镇进行普通话培训,2008.11李龙强、吴勤学、胡家兵是《榜上有名》编委会成员,贵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10周燚《新导学》编委会成员贵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教师获奖和文章发表见附表)学校把加强和发展教师教育视为建设名校的关键,始终以“培养高质量学生”为核心,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完善的成才机制和浓重的学习氛围。严格执行升、降旗仪式,坚持每周一早晨7﹕40“国旗下的讲话”,积极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吸引优秀生源。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来完善,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潜力,实施“擂台赛年级名次奖励”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近年来,学生发表的文章20多篇,物理竞赛地区级122人次,省级78人次,数学竞赛地区级人322次,省级217人次,化学竞赛地区级144人次,省级66人次,英语竞赛地区级145人次,省级49人次。文体艺术科技地理:48人次。毕节八中努力以过硬的师资,科学的管理,培养出一流的八中人才。八中培养的人才,在各自位置上大显身手,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和上级学校的普遍欢迎。自2000年以来,已培养合格毕业生5225人,2006年—2008年中考,录取毕节一中687人,录取毕节二中254人,录取民中208人。学校近三年来每学年度计划招收560余人,实际每学年度入学新生达1000余人,每年向毕节一中、二中输送大批优秀学生,近八年输送率均稳居全市第一。毕节八中学校注重课堂内外教育的结合,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开办适时讲座(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消防、反邪教等),倡导读百本书,使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相互渗透的素质教育,成为校园生活的主旋律。2006.6获地区“绿色学校”环保知识竞赛初中组三等奖,2008年9月学校获毕节市中小学生全国环境公益招贴画设计大赛一等奖,9月获全区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比赛初中组二等奖。2008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素质竞赛初中电脑绘画作品丁睿志获毕节地区一等奖。工会工作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积极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1.探望因病住院的教职工;老年节组织退休教职工参加教育局举办的“9.9”重阳节活动;节假日慰问教职工和退休教职工,慰问教职工困难家庭。2.每年组织具有八中特色的秋季学期教职工篮球运动会,男女老少,全员参加。3.组织“三笔”书法比赛和绘画比赛;卡拉OK歌唱大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300米接力赛,登山比赛(电视塔:天然游泳池→纱帽山山顶)教师舞蹈比赛曾荣获全市第一名。

二十年来,学校真正经历了从“招生难”到“招生难”的过程。学校在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方面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师生谨记“诚实、活泼、团结、奋进”的校训;严守“勤学习、求创新、做真人”的校风;力行“创新、务实、敬业、爱生”的学风,发扬八中精神,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重要贡献。八中人继续以坚持内涵发展为主导,以增强综合实力为主线,以争取重大突破为方向,向建设一流中学的目标大步迈进。

苏盖(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