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

家乡区县: 贵州省长顺县

战争时期我军四大顶级神枪狙击手之一的杨长顺

去年7月17日《知识博览报》刊登了一篇“彪炳军史的我军顶级狙击手”的文章,同年7月23日至7月29日总第312期的《大河文摘报》予以转登,之后,相继不少网站也都分别进行了转载。该文章介绍了我军在战争时期四大著名的神枪狙击手,他们分别为八路军战士杨长顺;新四军战士孙存余;1942年入伍的魏来国;还有抗美援朝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狙击英雄”张桃芳。在四位神枪狙击手中,位居首位的是杨长顺,他是我们鲜为人知的郏县人。

杨长顺(1920.?--1975.8)河南省郏县茨芭乡平盘村人,后由其祖父一代落户在本县薛店镇肖庄村,祖辈农民,自小因家境贫寒而失学,为生计13岁就在镇上一家染坊做学徒,东家刻薄而不仁,只让做下力活儿,技术活不让沾边,而且还不付工钱,他经常忍饥挨饿。一次因吃了东家的几个剩冷饺子,而遭受东家大肆辱骂,杨长顺愤然离去。之后,他与人结伴去北山煤窑给煤栈挑煤养家糊口。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年已17岁的杨长顺,与几个热血青年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曾先后在“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当兵;后被扩编到薄一波所领导的具有统战色彩的“新军”部队,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因其参加多次战斗战绩卓著,1940年4月被推举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期间,他以学员身份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战役中的“武乡洪岭狙击战”。1941年6月毕业后留校任教,之后又随校到河北涉县,在刘伯承、邓小平部队任作训参谋。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邯郸战役”、“鲁西南战役”,并随大军千里作战挺进大别山......。

杨长顺到达山西后就参加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他在新兵营首次参加实弹演习科目时,就以六发六十环的优异成绩,得到官兵的一致喝彩,嘉奖他的奖品是一枝日产“三八大盖”步枪,这在当时只有“特等射手”才能够享此殊荣。

这枪法是他在家乡农闲季节时,经常用祖传的“土枪”打野兔练就的本领。在此基础上,杨长顺更为努力。他训练非常刻苦,除了每天部队按规定的训练科目外,整天都抱着发给他的那支三八式步枪,自己抽空勤学苦练,他白天瞄树枝、瞄飞鸟,晚上瞄星星、、瞄灯火,很快射击成绩就有了更大的提高。杨长顺学习军事技术肯动脑子,他凭着参军前在老家打野兔的经验,总结出掌握提前量的诀窍,特别擅长打运动目标。后来在谈起这段经历时,他曾这样说道:“苦练枪法的目的,节约弹药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敌我对阵,动作要果断勇猛,一枪制敌,你一枪摞不倒他,他就要打倒你了。”

参军不久的杨长顺,就参加了首次与日寇的战斗,在战斗打响前,他和排长去侦察敌情,发现一群日寇正在300米开外的空地上聚集,准备发动进攻,中间一个身挎指挥刀的鬼子军官正在指手划脚。排长就指着他对杨长顺说:“小杨,看见带刀的鬼子了吗?试试你的枪法。”杨长顺二话没说,目测了一下距离,便端起步枪瞄准。随着一声脆响,只见那个敌酋一头栽倒在地上,其余鬼子立即乱成一团,杨长顺和排长趁机安全返回。这件事在部队里引起轰动,参军没几天的“小杨”因此记了功,从此他就落下了“决死队第一枪”的美名。

杨长顺 被扩编到薄一波所领导的“新军”后不久,八路军为配合正面战场行动,在华北地区发起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杨长顺所在的部队奉命在山西省武乡县境内的洪岭一带阻击日军。部队抢占了一座形势险要的山地修筑阵地工事。日寇的炮声不断,由远而近,此时,只见几个鬼子兵在比划着手势,中间是一个鬼子军官拿着望远镜在瞭望,这时连部通讯员告知他面见连长,他立即起身随通讯员而去,他跳到连长的掩体内,连长向前指着说“你给我干掉那个指挥官!”,“是!”只见他迅速出枪,快速上线、瞄准“三点一线”,随着“叭'地一声,那个鬼子军官仰面而倒,其他鬼子见状抱头鼠窜。战斗结束后得到敌内部情报称,那个被他一枪毙命鬼子,原来是一个大队的中佐指挥官。此役,被他一枪毙命的鬼子就有多个。上级为表彰他的战绩,杨长顺荣获了当兵后的第一枚奖章。

杨长顺在战争时期,他出生入死、转战南北,他作战勇猛机警、胆大心细,以其精确的射击本领,倒在他枪口之下的敌人近四十余人。

解放后,杨长顺被分配到海军司令部,他参与了东海、舟山几个海军基地的建设工作。曾担任过海军后勤部603仓库主任,1959年他参加了“国庆十周年”阅兵式,并荣幸任海军方队的领队。杨根生从部队转业后,在70年代初参加了“平舞工程”建设,任第六冶金公司“医筹处”主任,之后,首任公司“职工医院”院长,后任“704”指挥所主任。1975年8月病逝于郑州,享年55岁。

随着去年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在央视和地方电视台的热播,以杨长顺等四名我军军史上的著名神枪狙击手,也随着媒体的报道而拂去历史的浮云,他们鲜为人知的战绩又重新呈现于世人面前。他的功绩永远记在我军的军史之中,他是其家族的光荣,也是家乡的荣耀!更是民族的骄傲!

营销朋友(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