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春天的开始——庙会

家乡区县: 江苏省兴化市

    自古以来,地处里下河水乡泽国的兴化百姓,得益于水的恩典,因此对水产生崇拜。在受到洪涝伤害时,人们建圩、筑坝、挖沟排涝、堆土为垛的同时,又将传说中的“利泽龙王”作为神灵祀奉,希望它能保一方风调雨顺、物阜民安。这大概就是建龙王庙、迎龙王会的由来。
    兴化各个乡镇都会在农历新年过后,陆陆续续地开展迎庙会的活动。对于兴化,我们所供奉的菩萨是——“都天大帝”,实则即是张士诚。
    张士诚(1321年至1367年),泰州兴化白驹场人(元末,白驹场在盐政赋税上属泰州管辖,民政户籍上隶属兴化)。为反抗元廷的暴虐统治,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在家乡举行起义。其弟士义、士信、士德、堂弟士骏及李伯升、吕珍、史文柄、张天琪、潘元明等十八人(俗称十八根扁担)一举攻下草堰、丁溪、戴家窑、泰州、兴化、高邮,并在高邮称王。1356年3月,张士诚从高邮来到平江(苏州),改平江为隆平府、并以此为都城。由于张士诚在苏州期间,礼待文人,重视文化事业。为保境安民,在多处修筑城垣。同时重视水利建设。1364年,开掘白茆港河道,既有利于农田灌溉,又方便交通,办了一件福国利民的大好事。后来,张士诚兵败,坚强不屈,以死殉国,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有这些都增强了吴地和家乡人民对他的崇敬与怀念。由于吴地和他家乡人民支持拥戴张士诚,从而激怒了朱元璋。朱得天下后,立即迫令吴地缴纳沉重的赋税以为报复。同时将数以万计的吴地一带的百姓迁往泰州、兴化等地垦荒(历史上称此举为“洪武赶散”),就这更加激发人们对朱元璋的痛恨(兴化人一贯称朱元璋为朱四麻子)和对张士诚的怀念。兴化作为他的故乡,至今西城外仓巷内仍世代居住着以瓦工为业的张士诚及堂弟士骏的后裔。巷内存有张氏家族供奉其祖先士骏、士诚牌位的“张氏宗祠”(牌位毁于上世纪50年代初,祠堂至今保存完整)。
      如今,兴化的庙会,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含义,仅仅剩下了期盼这一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的意思了。每到这一天,5000千多人的村子,家家象过节一样,街道上排满了临时摊位,各种小吃,家庭用品,农用工具等一应具全。更热闹的莫过于舞龙游街了,二十多条长龙走街穿巷,前面由当地特色的“马皮”开道,著名的西游记、八仙、济公等都由村民扮演,其热闹盛况回味无穷.......
     传统民间风味小吃、汤圆、糖粥、五香螺蛳、馄饨、豆腐脑、凉粉摊、热粽子应有尽有。城内南北、东西市河及城外四周河边泊满了来自本县和周边县镇到兴化城看会、观光、买卖、敬香、求医问药、探亲访友的大小商船、帮船、运输船、住家船和农用杂船等,一时兴化城空前繁荣昌盛,恰似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在如今,比较出名的几个庙会有:林湖魏庄:正月初三;陈堡:正月初七;林湖戴家:正月初八等,有兴趣的不如瞧瞧!
我的主页:http://abc.wm23.com/Anjila 

Anjila(2014-04-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