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历史

家乡区县: 内蒙古准格尔旗

隋唐时期

公元589年,隋朝在今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东胜区一带设榆林郡、下辖榆林县、富昌县、全河县;在今鸟审旗和鄂托克旗相邻地区设朔方郡,下设岩绿县、宁朔县、德静县、长泽县;在今达拉特旗和杭锦旗的部边沿设五原郡(公元585年曾在这里设丰州),下辖九原县、永丰县、安化县、大同城;在今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沿黄河地区设灵武郡,下辖杯远县、灵武县、回乐县、弘静县、丰安县;在今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一带设盐川郡,下辖五原县。

唐王朝建立后,唐太宗于公元672年将今鄂尔多斯地区划入关内道领属,在今准格尔旗、东胜区东部设胜州,下辖榆林县、河滨县(公元629年曾在此设云州,630年又改为威州);在今伊金霍洛旗南部及乌审旗一带设夏州(公元724年改为朔方郡,756年又改为漫州),下辖岩绿县(此前公元628年曾将岩绿县改为朔方县)、德静县(公元633年该县归北开州管辖,公元634年将北开州改为化洲,公元639年废化州,改名为德静县)、宁朔县(公元619年在此设南夏州,公元654年又设宁朔县)、长泽县(公元633年改为长洲,公元639年废州,又设长泽县,隶夏州);在今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设宥州(公元680年在此设“六胡州”;鲁州、丽州、舍州、塞州、依州、契州;公元704年将六胡州合并成匡州、长州;公元707年设立兰池都督府,分六州为县;公元721年改设鲁州、丽州、契州、塞州;公元738年在此设宥州),下辖延恩县(公元738年在此设匡州)归仁县(原为兰池州长泉县)、怀德县(唐初为塞门县,公元732年改为怀德县)、长泽县(原属夏州,公元820年将夏州改隶宥州);在鄂托克前旗的南部设盐州(公元618年将盐川郡改为盐州,公元627年将盐州废弃,改为灵州的一个县,梁师都败北后又设盐州,先隶夏州都督府,后隶灵州都督府,公元742年更名为五原郡;公元758年改为盐州),下辖五原县(为隋代五原县,梁师都有后,将五原县治所迁至灵州,公元628年又设白池县,公元663年将白池县更名为兴宁县);在今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西部地区设灵州(为隋代灵武郡,公元618年改为灵州,公元742年将灵州改为灵明郡,公元758年又改为灵州),下辖怀远县(为隋代怀远县旧址,从公元637年始,还辖有丰州所属之九原县、就丰县、保静县、回乐县、温池县);在杭锦旗北部设丰州(为隋朝时的五原郡地;公元618年改为丰州,公元630年设丰州都督府,公元637年废弃丰州,划归灵州,公元684年又设丰州),下辖九原县(公元653年设九原县)、永丰县(隋朝置永县,公元623年废弃,650年又设永丰县)。

唐朝为安置归顺的突厥汗国的部落,于公元649年在今伊金霍洛旗南部与乌审旗一带设羁禁州府定襄都督府,下辖阿德州、执失州、拔延州、苏农州;公元630年在乌审旗一带设云中都督府;公元643年设舍利州、阿史那州、绰州、思壁州;白登州;于公元663年在今乌审旗与鄂托克前旗一带设桑乾都督府,下辖郁射州、艺失州、卑失州、咤略州;于公元649年设呼延都督府,下辖贺鲁州、葛罗州、趼跌州3在今乌审旗南部设达浑都督府,下辖安化州、宁朔州人、仆固州;在今乌审旗中部设静边州都督府,下辖北夏州;在今鄂托克前旗南部设乐容州都督府,下辖东夏州

玲00(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