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风光秀丽、俊佻迷人。在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生物群化石,有“文化巨擘”傅玉书,还有被誉为“伟大转折前夜”的“猴场会议”会址……为了推荐瓮安,让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瓮安,黔南电视台和我台联合摄制了系列报道《走进瓮安》,今天请看第一集《生命之光——史前瓮安》。
瓮安县位于乌江中游,黔南北部,东联凯里,南联都匀,西联贵阳,北联遵义,是乌江航运和黔中地区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川渝连接两广出海通道的捷径。
2009年,美国《连线》杂志网站上有一条消息报道称,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一系列化石以空前的细节展示了复杂生命体的起源,使人们已知的复杂生物的起源时间又至少向前推了4000万年。报道所称的地点就是瓮安县。
早在1998年,美国华盛顿、英国伦敦、中国南京三个地方同时举行发布会,公布了生命科学的重大发现成果:“在中国贵州省瓮安县发现距今5.8亿年前的动物群化石!”瓮安动物群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动物群化石,它的组成以动物卵和胚胎为主,保存了地球远古时期大量的生命信息,比澳大利亚伊迪卡拉生物群化石早2000多万年,比展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早5000多万年。这一重大发现震动了整个国际生物学界,同时轰动了新闻界。
很长时间来,科学家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惑:寒武纪前古老的地层中缺乏多细胞动物化石。经过一百年科学破冰之旅,科学家上世纪90年代在瓮安县发现的化石群解决了这一难题。
南京大学古生物科学家陈均远教授通过对瓮安动物群化石的研究,创建了动物多样性崛起理论模型——点断辐射演化模型,描述为瓮安大辐射、伊迪卡拉大辐射、梅树村大辐射和帽天山大辐射四次大辐射,把动物历史最初5.8亿年到5.3亿年之间的过程称为“动物世界的黎明第一刻”。瓮安动物群化石这一生命之光的发现,意外地打开了通向地球生命的一个神奇而关键时期历史的窗口,为进化论提供了科学的佐证,具有前所未有的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
“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培育和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突出抓好“红色之旅、绿色瓮安、黔中文化”三大主题,精心打造“红色之旅、转折之路”红色旅游,“乌江天险、百里画廊”休闲旅游,“梦幻山水、天然凉台”生态旅游,“黔中胜地、人文瓮安”文化旅游,“生命之光、源于瓮安”科考旅游五大品牌,努力使瓮安成为世人潜心向往的旅游休闲之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