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各种形式的文化产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渤发展时期。即使像“报纸”这种前景不被看好的产业,也通过组建报业集团,借助多媒体技术创立网络版,发布电子期刊等形式,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更不用说影视、动漫等产业,借助这一契机所取得的巨大发展。但在这次发展浪潮中,人们却忽视了教育产业的发展。
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时刻刻都与教育活动有关,无论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管理者等与教育活动密切相关的人,还是从事其他活动的人,都离不开教育。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都能形成与产业,但教育具有社会普遍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历来重视教育的发展,但我国的教育从发展伊始就打上了浓重的事业单位的性质,并一直影响到至今教育产业的发展,成为阻碍教育产业发展难以逾越的鸿沟。现在发展教育产业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条件均已成熟,教育产业迎来了一个大发展契机,惟缺一场“东风”---思想意识的大转变,首先要意识到教育脱离事业单位的束缚实现产业化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简单来说就是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也可以参与到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来,赢得利润。其次要使这一思想在社会上成为普遍共识,得到广大人们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教育产业才能突破一切阻碍获得长足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50%左右,据媒体报道,城市本科人口却是农村281倍。由于政策、经济、文化的原因,无论是在教学设备和质量,还是在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规模等各个方面上,农村的教育一直落后于城市,在这个教育产业大发展的时机,农村的教育产业发展也已经比城市的教育产业落后了。在农村除了个别地区有奥数、英语辅导班之外,基本找不到书法、舞蹈、绘画等艺术类辅导班。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587,农村地区也已经具备了发展教育产业的经济基础,发展农村的教育产业已迫在眉睫。
江苏省是一个教育大省,历来有“全国教育看江苏”的说法,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江苏省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排名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天津。江苏教育一直是全国教育的领头羊,是教育改革的前沿。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但江苏一直存在的南北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教育方面的表现也是非常明显的。徐州处于江苏的最北端,经济实力中等,拥有像中国矿业大学这样的国家重点大学,和其它大量的各类各级优秀的大学、大专、中专、技校等教育组织和机构,教育条件优厚。城乡初等教育水平相对平衡,都拥有一批优秀的初中、高中。但城乡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存在了一定的差距,教育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改革也在探索中不断的向前推进,发展教育产业是挽救教育困境,推动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仍停留在20世纪,进入21世纪后,教育产业的发展又面临了很多新的难题,亟待解决,希望更多的教育人士,借助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契机,对教育产业发展的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提出更多优秀的发展策略。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更加关注对农村教育及其产业的发展,缩小城乡教育产业的差距,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公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