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

家乡区县: 贵州省长顺县

  

助人为乐

      如果帮助别人成了一种习惯,那么他的故事就因为习以为常而不足为奇了。

这位喜欢助人为乐者叫胡廷坤,今年50岁,是长顺县马路乡青山村村支书。

2012年7月的一天早晨,胡廷坤租了一辆面包车,并请了一个司机开车,送他到毗邻的安顺紫云去订石料。当车子行驶到安顺市西秀区东屯乡大拉坡关一个交叉路口时,眼前出现了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一幕:一辆面包车与一辆满载石头的货车撞在一起。胡廷坤见状要司机赶紧停车,他下车走近后发现,货车上已经人影全无,面包车车头被撞得稀烂,车里有6、7个人,到处鲜血淋淋,后座除了一个人受轻伤,其他人都动弹不得。

“赶紧把人送去医院!”胡廷坤不顾自己要忙的事情,而是条件反射般地想着救人,于是叫司机也下来帮忙。两人一起动手,把受伤的人都挪到他们的车上,送往最近的双堡医院。

通过询问清醒者胡廷坤才知道,他们是一家人,家住惠水县,本来准备开车到六枝去吃酒的,谁知中途遭遇车祸。伤者还告诉胡廷坤,在他到来之前,车祸已发生20多分钟,不但货车上的人不见了,就连路过的车辆和行人看到发生事故,都担心惹祸上身而没有一人上前帮忙,若不是遇到胡廷坤伸出援手,这样捱下去,只怕一家人都要等死。

把这一家人送到医院安排妥当后,胡廷坤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联系了伤者的家人,并在医院等了近2个小时,直到他们的家人赶来。

听说胡廷坤与伤者一家素昧平生,接诊的医生非常感慨:“现在人人都怕惹火烧身,像你这样做人的几乎没有了!”

对于及时伸出援手的救命之恩,伤者非要询问胡廷坤的姓名和家庭住址,说日后好上门重谢,但他只说自己家住马路乡就离开了。

办完事从紫云赶回马路,天色已晚,吃过晚饭已是晚上9点,想到家里还有些事没处理,胡廷坤又要出门。刚走出家门口,一位颤颤巍巍的老大爷看到他,开口就求助:“叔叔,让我在你家住一晚吧!我实在走不动了。”

老大爷告诉胡廷坤,他是兴仁人,在惠水打工一段时间,挣了900元,当天早上本来准备坐车回家的,可是在车站让小偷把身上的钱偷光了。无奈之下他只有步行,准备投靠安顺的一个亲戚。

遇到胡廷坤之前,他已经走了将近60公里,又累又饿的他一路问过来,希望能有人帮帮他,可是问了20多户人家,都没人搭理。

胡廷坤考虑到家里已经有客人住满不便招待,便跟在马路乡搞建筑的一个老板借车,又另外找了一个司机,把老人送到临近马路乡的安顺双堡,然后掏钱给老人在旅社开了一个房间,再安排他吃饭。

老人吃饱后,胡廷坤询问他到亲戚家需要多少钱,老人说100元就够了,他马上从包里掏出150元递过去,告诉老人除了路费,剩下的就当做路上的生活费。

“谢谢!谢谢你啊叔叔!”老人热泪盈眶,膝盖一弯就要跪下来,胡廷坤赶紧扶住,让老人赶紧休息,明天精神好些再坐车去安顺。待胡廷坤把老人安排好回到家时,已是午夜时分了。

类似的故事,在胡廷坤身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了。从1999年元月份任村主任开始,在9年的村委会主任和接下来的6年村支书工作中,每次进村入

户,残疾人、孤寡老人和困难户家庭,是胡廷坤必去的地方。看看哪家没米吃了,下次来就送些米;哪个残疾人头发长了,有时间就带他们到理发店理发,没时间就给钱让他们自己去理。

做这些事情的费用,都是胡廷坤自掏腰包的。对此,胡廷坤说:“只要我们平常少浪费点,给这些人一点帮助还是可以的。尤其对那些子女不在家的老人来说,物质帮助虽然不算多,但在精神上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安慰,会让他们觉得还有人在关心他们而心里充满温暖。”

青山村的通组串户路曾是泥土路,热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并且到处是牛屎马粪,村民进出都非常不便。为此村里积极向上申请资金,希望能解决行路难问题,但是一时半会找不到可以支撑的项目。后来胡廷坤找到了县民政局,对方答应一有项目就给青山村。在等待项目的时候,胡廷坤就自己贷款,并到处化缘,这家讨水泥,那家要沙子,从2005年到2007年,历时两年的修修停停,终于将青山村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

平时走在路上,看到路中央有石块,胡廷坤忍不住要上前去搬开,他的理由是:“万一哪个司机不注意撞到,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

对于他所做过的一切,村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此,当不久前长顺县又一次举行村级换届选举时,他再一次众望所归当选为村支书,开始了自己第三任村支书的历程。群众一致推选他的理由很简单,他们需要胡廷坤这样一个助人为乐成为习惯的“村头”。

营销朋友(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