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徐州府,尝尝小孩酥,香酥甜都有,老少皆可口!小孩酥糖是徐州的特产,历史非常悠久。传说两千年前楚汉相争的时候,一位姓张的老汉用花生米和糖做成的一种娃娃糖,又香又甜,十分可口。楚霸王项羽路过张老汉门前,问什么东西那么香?身边的人告诉他是小孩酥糖,并责令老汉送上给大王品尝,楚霸王尝了之后,连声称赞:好糖,并重赏张老汉。以
后,就把这种糖列为“贡糖”,又因为这种糖形似娃娃,故称“小孩酥糖”。
小孩酥糖的配料是优质白砂糖和一级花生米,通过烘烤,去皮,磨酱,熬糖,打白,拉条等十几道工序加工而成。这种糖果表面洁白光滑,其芯香味纯正,用手轻轻一捏就碎,所以无论老人和小孩都很喜欢。该糖营养价值很高,属低糖产品,其含糖量低于50%,含植物蛋白10%,含植物脂肪9%,这也是其它糖果所不能比的,成了糖果中的热门货,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并出口俄罗斯。小孩酥糖以其独特的风味,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全国首届妇女儿童用品食品博览会金奖,江苏省科技新产品奖等国内大奖。
【“蜜三刀、羊角蜜、条酥、麻片、花生糖、金钱饼、江米条、桂花酥糖”】俗称徐州“八
大样”。 闻名大江南北的“徐州八珍”
又称“八大样”“蜜三刀、羊角蜜、条酥、麻片、花生糖、金钱饼、江米条、桂花酥糖”,俗称徐州“八大样”。但作为现在的徐州人,能准确且娴熟的说出“八大样”的估计是少数,现如今这类食物在徐州还是比较容易购得的,但相对于食物还是比较匮乏的70年代或者更早一些来说,这些东西好象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个痛快。 蜜三刀
三刀典故:据说蜜三刀最早产于徐州,北宋年间,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州时,与云龙山上的隐士张山人过从甚密,常借酒相会,一天苏东坡与张山人在放鹤亭上饮酒赋诗,酒酣之时,苏东坡抽出一把新得宝刀,在饮鹤泉井栏旁的青石上试刀,连砍三刀,在大青石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刀痕,看到宝刀削铁如泥,苏轼十分高兴,正在这时,侍从送来茶食糕点,有一种新作的蜜制糕点十分可口,只是尚无名称,众友人请苏东坡为点心起名,他见这种糕点油润金黄,表面上亦有浮切的三痕,随口答曰“蜜三刀是也”。
后来,经苏东坡亲自起名的“蜜三刀”名噪一时,徐州城里的茶食店,糕点坊争相制作,经过数百年的流传,徐州蜜三刀的配方工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大约徐州人出于对苏东坡的崇敬之情的缘故吧,因而对徐州蜜三刀也情有独钟,清朝乾隆皇帝三下江南路过徐州的时候,指名徐州府衙派人到百年老店“泰康”号即今天的徐州市泰康回民食品店制的御膳蜜三刀,传说乾隆皇帝吃过蜜三刀后,“龙颜大悦”御笔手书“徐州一绝,钦定贡品”。
特点:其色泽金黄,表面光亮,表皮开碎云花加麻仁点缀,工艺细腻,形态美观。入口柔软松酥,浆丝连绵,外酥里糯,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补益身体。又配有熟黄芝麻,咬一口甜到你的牙哦! 羊角蜜
羊角蜜典故:古城徐州是霸王项羽建立的楚国都城。民间传说,霸王项羽率军与汉刘邦大战于九里山前,在人困马乏、饥渴难耐时,山上牧童用一只羊角盛满野蜂蜜,敬献给楚霸王项羽及妃子虞姬饮用,饮后顿觉神清气爽、愉悦无比,霸王大喜,把随身的镶满金银珠宝的佩剑送给牧童。后来,军师范曾命御厨坊用面粉制作成羊角形的点心,里面灌制蜂蜜、麦芽糖,成为楚王宫里的一道名点。随着岁月的变迁,昔日楚王宫的御用名点逐步演化成古城徐州一种著名的特产点心。因为它的形状像及绵羊头顶上的那两只犄角,又加上里面是蜂蜜加糖等料调制的糖稀,味道香香甜甜的,所以叫羊角蜜! 条酥 条酥美食鉴定:这可是古彭徐州地道的糕点美食,徐州话叫“果子”,条酥算是徐州传统的面食糕点了,金黄酥脆,上面撒上白芝麻,香甜酥松,入口易化,滋味纯正,越吃越香. 金钱饼 金钱饼典故:北宋时期,合肥一带就用面粉制作一种铜钱大小、实心无馅的饼,其外还布著密密麻麻的芝麻,当时称之为「金钱饼」,是百姓逢年过节常吃的点心。元朝末年,在朱元璋的部队中,其将领所率领的水军都是来自家乡,将领命家乡父老制作一种以糖为馅的「大金钱饼」,当时称做「麻饼」,做为水军的乾粮。水军吃著家乡的点心,精神振奋,一鼓作气打败元军,朱元璋非常高兴,又称这种饼作为「得胜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