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孝义已有千年的悠久历史。孝义剪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造型独特,既有北疆的粗犷豪放,又有南国的纤秀细腻,且文化底蕴深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独特的审美意识,是孝义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之一;构思巧妙,粗犷大方是孝义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之二;式样多变,立体感强是孝义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之三;丰富的想像力,夸张和浪漫的艺术手法是孝义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之四。 孝义民间艺人剪纸,都以美化生活为动机,他们的剪纸作品,犹如一曲曲优美动人的民歌,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真挚情感,使人们深深地感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 每到喜庆年节,家家户户门上、窗上贴满各种代表吉祥的喜庆剪纸,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民间艺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装饰环境,借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由于剪纸工具简单,易于传授,在传授和使用过程中,又经历了艺术与内容的自然发展,使孝义的剪纸艺术始终充满活力,经久不衰。 剪纸也是孝义人生活中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深受妇女喜爱。过去,农村女子自小随母习之。剪纸的题材多种多样,主要有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器皿、吉祥图案、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皮影模仿等,其中尤以谐音寓意美满幸福、吉祥喜庆的作品最普遍。在技法上,有的纤巧细密如工笔白描,有的大刀阔斧若国画写意。当今的许多作品仍保留着传统的线条结构手法,氤氲着汉代石刻的古老遗风,夸张中求真实,变形中求神似,简洁中潜丰厚,象征中透意趣。 抗战时期,我国著名美术家力群先生曾对孝义剪纸进行调查研究,并指导当地妇女运用剪纸艺术反映新生活,《识字图》《做军鞋》《儿童团长》等流传至今。东小景村妇女石桂英与力群合作的《织布图》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远传海内外,受到国内外朋友的好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