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皮影
唐山皮影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因以河北唐山地区乐亭、滦县、滦南一带的语言音韵为其音乐特色,所以又叫“乐亭影”、“滦州影”,流行于河北的唐山,承德,廊坊等地区以及东北三省各市县、它是一种有着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抗日战争以前常在农闲聚众演出,征上述地区的乡镇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的唱腔音乐尤为群众所喜爱。
1戏剧简介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唐山皮影是汉族地方戏曲艺术之一,又称滦州影、乐亭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因其影人、道具是用牛、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通常认为滦州影戏初创于明代末期,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唐山皮影的唱腔是从一种纯说唱形式的“大福影”演变而来的,它是唐山皮影一种男女分腔的,有着多种腔调(如平调、花凋,阳韵平调、河东调.滦河调,吟腔),多种板式(如太慢板、快三眼、慢二性、紧二性,三性、流水)的板腔体。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由于前辈艺人的发展创造,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它的主要伴奏乐器以前是一把小三弦,后来逐渐被四胡所代替。
唐山皮影戏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为主,题材大多来源于历史名著,主题积极向上,有的表现保家卫国的英雄,有的表现惩恶扬善的侠士,有的表现反抗压迫的勇者,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唐山皮影其唱腔为板腔体,唱词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主要板式有:大板、二板、二六板、紧板、快板等,伴奏音乐主要是四弦、二胡、扬琴、大阮、唢呐等,表现舞台及各种戏剧人物的不同情绪。
2皮影传说
相传汉武帝时,一方士为解皇帝思念爱妃李夫人亡故之秋,取海底神石 ,刻成李夫人模样,置于轻纱缦中,灯光下宛如李夫重现。皮影由此而源,至宋、金、元时期呈现出极其繁盛的趋势,并由南至北,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地方艺术风格。饱汲滦河水滋养的唐山皮影是其中一朵独具魅力的奇葩。
3历史沿革
明朝万历年间,滦州秀才黄素志试不第,远去关外。漂泊生涯磨去了黄秀才的仕途之心,却成就了他创作影戏的艺术贡献。饱学诗书,熟读经卷,为他提供了创作的脚本,精通绘画,擅长雕刻,转化为一个个精致的纸人儿。怀才不遇的黄秀才没有想到,未能金榜题名的他从此会被永远刻在故乡人的口碑中,一代代传诵不衰。
唐山皮影,又名冀东皮影,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是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据史料记载,它发源于河北冀东地区的滦州,由当地艺人黄素志发明,盛行于乐亭,故有“滦州影”、“乐亭影”之称。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镂刻并着色而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皮影”。清朝至民国年间的皮影戏与21世纪的皮影戏一脉相承,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1966年,乐亭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皮影之乡”。
唐山皮影是一种傀儡艺术,它的演出方法是台前立设影幕(俗称“影窗”),操纵演员在“窗”后操纵影人做各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有配音演员的演唱以及灯光、布景、音乐、唱腔等艺术形式的烘托,活灵活现地刻画人物,曲折生动地演绎故事,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
唐山皮影以唱功见长,有男女两种声腔,男腔高亢粗犷,女腔清脆婉转。其曲调、板式风格独特,念白和唱腔极富地方韵味;其影人雕镂精细、造型优美、独具风采;其角色齐全,分为“生”、“小”(旦)、“净”、“大”(花脸)、“髯”(老生)、“丑”、“妖”等行当,各行当有其独特的造型唱腔和表演形式;其唱词格律多为“三赶七”、“七字句”、“五字赋”、“大金边”、“小金边”等,主奏乐器为四胡,其他伴奏乐器以拉、弹、吹民间乐器为主。
皮影戏的剧本俗称“影卷”,有连演数十个晚上的连台本戏,也有演一个晚上的“单出”戏,还有演十几分种、几十分钟的童话剧和寓言剧。唐山皮影剧目多达500余出,代表剧目有《五锋会》、《杨家将》、《二度梅》、《白蛇传》等。历代皮影艺术家有李秀、高容杰、张茂兰、齐永衡等。
4皮影祖师
唐山皮影,未曾上台灯打头,大锣好比开山斧,劈开三教共九流。
一种传说是:在很远以前,南海大士观音菩萨带领徒弟韦驮护法和善财童子离开南海,到北方宣卷讲经。讲完经义,留下了经卷,返回南海。以后人们用素纸刻制了南海大士、韦驮和善财童子的影像,操纵着三个影子人继续讲经宣卷,由此产生了乐亭影。艺人们说乐亭影里的大手厮就是韦驮护法,小球厮就是善财童子。直到近代,乐亭影艺人还称大手厮为师兄,小球厮为师弟,拜南海大士为师祖。
另一种传说是说唱戏的祖师老郎(老郎神 )以唱戏的形式教人学好,感化人间,却总也不奏效,人间还是有很多恶人,观音菩萨于是便与老郎说,你这个戏一段一段的太短了,只演一场就完了,难以让人们记在心里,不能感化大众,你看我发明一个长出子(连本皮影戏),天天接演,肯定能把人劝学好了。
于是观音菩萨就发明了皮影戏,又编影卷,让大手厮(乐亭叫大手楔(xie),有的地方叫大巴掌,大手厮)当掌柜的(团长)带领一班人马四处演出皮影戏,劝人学好向善。
神仙像都是面南背北坐着的,观音菩萨和老郎打赌,如果自己输了,自己的长篇皮影戏还劝不了世人学好,自己就宁愿永远面朝北坐着,啥时世人全学好了,再改为向南坐。
结果大手厮每天都演皮影戏,还是劝不了世人全部向善,还是有人作恶。
于是老郎就对观音菩萨说,你看不光是我劝不了世人,连你也劝不了吧,你输了,你面朝北坐吧
于是,观念菩萨就脸一羞,只得面朝北坐了。
为了早日让观音菩萨面朝南坐,大家都学好吧!
5制作工艺
皮影制作工艺已经由传统的手工制作刻样,发展到如今的机械化批量化生产,刻影素材也是千变万化。现有的刻影机器也是琳琅满目,如激光皮影机(JQ9060 JQ1290),刻影人儿的材料 已从素纸、五色蜡纸发展到羊皮、牛皮或驴皮。唐山皮影雕镂精细,形象俊美,线条流畅清新,所选作雕刻的驴皮十分讲究,只取驴前身的一个部位,经过加工、上浆,一张张透明度强、柔韧性好的原料就备好了。至今唐山还流传着北山驴皮明如镜的俗语。 皮子有了,下一步该雕刻影人儿了。
6皮影新工艺
精选皮料,把预备加工的材料经过工艺处理为刻前准备。同时把要裁减的人物和图形输入电脑,按照技术操作指导把材料至于特定平台上开始加工。对于皮影处理技术来说需要一定的功底,但是对于机器操作只要认真学习技术指导,听从技术安排基本都没问题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