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茅津渡

家乡区县: 山西省平陆县

    茅津渡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城南茅津村,南岸为三门峡市湖滨区会兴镇。历史上曾名陕津渡、茅城渡、会兴渡,因古代茅族居此而得名,茅津渡地形险要,历史悠久,是沟通晋豫两省的交通要津,也是万里黄河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渡口,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有“铁码头”之称。

    茅津渡,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三大古渡之中,茅津为最。这是因为,一,茅津渡设渡时间最早,最早可以推到商代。二,茅津渡向来为运城盐运航道,北连运(城)茅(津)公路和太(原)茅(津)公路,南隔黄河与河南三门峡隔河相望,“地当晋豫通衢,商旅之辐辏,三晋运盐之孔道”,历来是三晋出入河南及南方诸省的门户,又是“三晋屏藩”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茅津镇同碛口一样,是一个因渡口而兴的大镇。但晋南不同于吕梁山区,从春秋战国时期陶朱猗顿那里就兴盛起来的商业传统,是晋南古老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说蒲州故郡,就是新绛、运城这些后起之秀,一直到民国初年还是北中国非常重要的商埠。运城的盐、晋南的粮食和棉花,都要驴驮马载通过茅津渡口向中原转运。繁忙的渡口转运业务已经使茅津渡的承载能力趋于饱和,而且面对的业务范围又如此广阔,所以,茅津渡没有像碛口那样形成运、销一条龙的大商港。
1947年8月22日,刘邓大军陈赓、谢富治率领太岳兵团右集团军从茅津以下强渡黄河,当地船工在缺少船只的情况下,冒着对岸敌人的枪林弹雨,创造了用油包把大军渡过黄河的奇迹。茅津渡自古就是景色迷人的游览胜地,敏当仲夏到秋末,日落方向与河道走向近乎平行,极目西眺,长河落日,晚霞流金,秋水如链,远上云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使人顿生胸廓万里,志吞八荒之感。俯视古渡两岸,翠柳倒映,野鸭点点,船帆竞渡,碧波荡漾,风光旖旎。明代诗人王翰曾作《茅津晚渡》云:
                  峡束春涛万丈深,唤船人立石岩阴。
                  棹声?乃连山应,旗影修扬隔水临。
                  宿雨乍收山积翠,夕阳倒射浪浮金。
                  南来北去人空老,浩浩东流无古今。  

 

赵姣(2014-11-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